了个大脸,抢先弄出了个“地行”之法。
虽然,那个“地行”之法与人们期望的相差甚远。
远不能做到行走大地之下,宛如行走在大地之上那般容易。
但这好歹也在元帝面前挣了个大脸,不少本来通缉榜上有名的人物,不仅前罪尽销,还被封了爵。
其中功劳最大的一位,还被赐了一座山,元帝亲口允诺,允许他开宗立派,称尊做祖。
元帝这一举动,直接让天下沸腾了。
原本,元帝的“三行之问”就是个天下热议的话题,此后就变得更热了。
而且,所有想要解答此问之人,都有了紧迫感。
因为“三行之问”已经有一问勉强有了答案,这说明天下人的机会,已经少了三分之一。
而所有人的目光,都暂时聚焦在了“水行”之上。
没办法,相较于这个,“天行之问”大家都觉得最难啃。
从元帝十七年开始,每年都有不知道多少人说自己解答了“水行之问”。
只不过,头三年,经验证之后,没有一个达到了元帝期望的标准。
和对待“地行”的宽容不同,对待“水行”,元帝的标准变得异常严苛。
那种“能在水下潜游半日”的,都不能过关。
要真正做到和水中游鱼一模一样才可。
即便如此,四年之后,“水行之问”也被人回答了。
经验证,掌握“水行”之法者,可在指定的湍流水域,待上十天十夜不探头浮出水面一次。
四肢变得宛如青蛙脚,变化出鸭蹼一般的结构。
身形也变得如游鱼一般,更利于在水底穿行。
其人还可如鱼一般呼吸,以水底鱼虾为食。
可以说,这“水行”之法,满足了最严苛的要求,真正做到了和水中游鱼一模一样的程度。
而献上这个答案的人,一个出身于苍州的诸侯国世子,曾经在元帝争夺九州之时与之为敌,甚至遣人刺杀过元帝,眼见大势已去,最后被逼到海岛上苟活的亡国余孽。
因为解答“水行之问”的功劳,不仅被元帝亲口销了其人其族的罪孽,还直接将那座海岛赐给了他,允他可以做岛主,聚人民,保留先人宗庙祭祀。
——这是元帝第一次对敌人、敌国如此宽容。
对那个时代的人来说,这世上也没有比保留敌国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