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,他送出去,人均二两的乔迁银,确实是不打任何折扣,一文不少的给发下去了。
后面那些用各种名目又搜上去的银钱,似乎,已经可以算做是另一回事,不能再与“乔迁银”混为一谈。
而那些具体的回收名目,在大略看过一些之后,耿煊忍不住心中感慨,长见识了!
只能说,只要将人的主观能动性调动起来,人的潜力和想象力,都是非常巨大的。
其中有一些,耿煊在看过之后,都有些无法确定,这到底应该如何界定。
譬如,西迁途中,各坊为了调集来足够的运力就已经挠破了脑袋。
是根本没心思去关注哪些车马的乘坐体验更好,而哪些车马的乘坐体验更差有车坐就已经不错了,谁还考虑得了太多。
可在具体操作此事的人手中,其中门道就非常深了。
让谁去坐好一点车辆?又让谁去坐差一点的?
不排除某些负责此事之人,暗中根据“收费标准”进行操作这种勾当。
可更多的,还是对上峰命令的严格执行。因为车辆有好坏,必然会有人被安排去坐好车,有人被安排去坐破车。
有人想要让自己,以及家中的老人小孩在迁移途中少折腾少受罪,在得了一笔横财之后,愿意花费一点让相关之人暗中调整一下。
人家钱也拿了,事也办了。
这花出去的虽是乔迁银,可难道要给那些收钱的直接定个杀头的罪?
可若是这种看起来介于合理与不合理之间的收费很多呢?
西迁途中就是三天,坐车待遇有差异。
夜宿呢?吃饭呢?
说得不好听点,只要愿意动脑筋,便是拉撒这种事,都能制造出差别待遇出来。
到了五坊营地之后,这种事情就更多了。
建设五坊营地期间,虽然大家都要参与劳动,可有的活重而累,有的却相对更加清闲。
人迁移完之后是转运物资,不能一趟运完,自然就有先有后,而最后还会有一些价值偏低的给扔掉,不予迁移。
那么,谁家先,谁家后?
都在可扔可不扔的行列,哪些价值更高些,价值又更低?
或者说,一件物品价值的高低,本身就存在很强的操作空间。
那么,到底是你家一个传了三代的咸菜罐更有价值,值得千里迢迢的运过来,还是他家一个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