车船已经向南行了数十里,与“黄苇岛”的距离,已经不足九百里。
而现在的他,已将“水行术”掌握到大师层次,全力施为,速度已经超过每小时一百公里。
这对他来说,也就四个小时左右的行程而已。
其实,若只是为了更快抵达目的,还有个更好的办法,那就是向东泅水数十里,去玄州东岸,然后再南下。
到了目的地附近之后,再泅水去“黄苇岛”附近。
这么选择,里程数固然会增加,可行程时间,却反而会缩短到三个小时左右。
但在面对这个更省时的方案时,耿煊却没做过多权衡就放弃了。
此刻,在水下高速向南急掠的耿煊,一边保持高速行进,一边却在仔细体味大师境“水行术”所带来的奇妙变化。
几乎所有秘术,大成到大师,都是一个巨大的分水岭。
前者只是技巧上的纯熟,而后者,却意味着对该秘术的“本质”有了初步的把握和叩问。
这就是耿煊此刻的状态。
他已经不需要有意识的去掌控,什么水行经验,什么游动技巧,这一切都已经被他抛之脑后。
“水行”,已经开始变得如呼吸一般自然随意。
耿煊感觉,这一刻的自己,仿佛真的变成了一条游鱼。
还是那种以速度见长,同时耐力也异常惊人,非常善于长途远行的“鱼”。
晃眼看去,真的像是有一条大鱼在水中游动。
若是看得更仔细些,也能发现,他的手掌,脚掌,甚至是躯体身形,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
这些变化,让他离“人”越来越远,离“鱼”越来越近。
或许,将“鱼”改为“妖”,更准确的一些。
水妖,水中之妖。
因为速度太快,衣服很快就在与身周水域的“角力”中被撕得粉碎。
——在频繁的辗转中,从元州带过来的水靠早就被他舍弃。
而且,随着“水行术”晋入大师层次,耿煊还发现,只有“真皮”上阵,才能将水中速度最大化的发挥出来。
任何额外的负担,以及穿戴,都会成为阻力,而不是助力。
即便做工最精良的水靠也不例外。
耿煊的方向感本就非常强大,再加上,他沿途还借助几个阮锐泽介绍中颇为知名的沙岛“校正微调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