萱连魏家的月份牌和老黄历都翻了一遍。
可以说,陈萱对认字的渴望,简直都要将欠债的事压过去了。
陈萱想了几日,终于给她想到一个法子,陈萱私下同魏银商量,“银妹妹,我听你说咱们后邻许老爷家是书香门第。银妹妹,我想着,咱们这样凭空想着认什么字,越想越想不出来。你说,咱们能不能同许家借本书,这样,既看了书,倘有不认识的字,也就能顺道认了。”
“跟许叔叔借书?”魏银一听就连连摆手,“二嫂,这你是别想,许叔叔拿书当命根子。有一回,许叔叔的一个朋友,借了他一本书,忘记还了,那朋友家在江南,就把书带到了江南去。许叔叔手里银钱有限,他找咱爹借了块大洋,连夜买了火车票,追到了江南,把书要了回来。他怎么肯借书给咱们哪?”
陈萱乍一听,也觉着不大有门儿。不过,她细思量半晌,方道,“哎,我听说江南是极远的地方。”
“可不是么,坐火车得走两天两夜。”
“许家老爷跑这么远也要把书要回来,说明,他心里是极爱书的。”陈萱认真的说,“这事,是他那朋友不对,怎么能忘了还书呢?有借有还,再借不难。”
陈萱认识的这些个邻居,就一个许家是比较熟的,还就一个许家是书香门第。除了许家,陈萱实在没地方借书去。陈萱打定主意,同魏银道,“银妹妹,这事也不急,咱们先试试看。”
尽管陈萱说的很有谱的样子,实际上,她心里半点把握都没有。许老爷这样能为一本书坐两天两夜的火车追到江南那样远的地方去,这样爱惜书的人,怕是不愿意把书借给她这样一个乡下妇人的。可是,就算没把握,陈萱也想试一试。
琢磨好几日,陈萱定下主意来。
她一向实诚,定下了主意,又觉着这事不大光明,好像算计人家似的。不过,陈萱还是厚着脸皮,在许家姑娘来寻魏银时,很殷勤的帮着端茶递水,有时,魏老太太不在家,她还仗着胆子从魏老太太的点心匣子里拿点心,陈萱一块都不吃,她装在白瓷盘里,给小姑子魏银和许家姑娘送过去,叫她们吃。
这事儿,头一天就叫魏老太太知道了,倒不是魏老太太拿出点心匣子数数了,是魏金告诉魏老太太的。因为,陈萱拿点心时魏金不乐意来着,还不叫陈萱拿。陈萱是打上了许家姑娘的主意,她硬是顶着魏金的一双吊梢细眼,说,“许家妹妹是阿银的朋友,咱们太爷同许老爷交情也好,咱家可不是抠门儿人家。”然后,陈萱就拿了三块点心装盘端走了。
魏金没有不告状的,魏老太太说了陈萱好几句,说陈萱,“这是你的吗,你就这么大方。”
陈萱闷头任魏老太太数落,然后,许家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