火车票,递给他:“去赫尔佐根奥拉赫的,巴伐利亚州,纽伦堡西北20公里。”
罗伊接过车票,挑了挑眉:“哦?”
克莱尔解释道:“阿迪达斯和彪马都想邀请你参观总部,两家公司就隔着奥拉赫河相望。”
罗伊轻笑:“有意思。”
罗伊斜靠在长椅上,指尖转着那张火车票:“那克里姆林宫准备制定什么样的军事计划?”
“三家都给了报价,但策略完全不同。”
“耐克想让你和大罗、小罗捆在一起拍广告——曝光量最大,但你会变成‘三巨头之一’,个人特色容易被淹没。”
“阿迪达斯准备请齐达内给你站台,还能和ysl出联名款,适合走高端路线。不过他们已经有贝克汉姆和皇马众星,而且他们押注米兰那个卡卡,资源要分着用。”
她突然前倾身体:“彪马最有意思。他们市场份额只有5%,但愿意把90%的足球营销预算都砸在你身上。没有其他球星抢风头,你就是他们的乔丹。”
罗伊:“所以.”
“要巨星云集的平台,选耐克;要传统豪门背书,阿迪比较合适;”
克莱尔微微一笑,揣测着罗伊的心思。
“要成为改变游戏规则的人,选彪马?”
与其他商业赞助不同,罗伊对体育赞助的选择谨慎程度不亚于职业转会.
体育赞助是罗伊职业生涯腾飞的关键引擎。
在2000年代初的纸媒时代,体育营销的流量入口高度集中且成本惊人。
没有社交媒体,球员自主发声渠道基本仅限于付费采访,且成本高、传播弱。
而品牌掌握着与主流媒体的独家合作网络,体育赞助商掌握着媒体的优先发稿权。
实体广告仍占流量主导地位。
耐克、阿迪达斯等巨头每年有数亿美元的营销预算,构筑起当时球员个人根本无法复制的曝光体系,能为签约球员提供个人团队难以企及的全球曝光——从欧冠广告、杂志封面到街头广告牌的全方位覆盖。
例如,欧冠或世界杯广告位单次投放成本超200万美元。
法国足球踢球者等顶级体育杂志封面报价50至80万美元一期。
全球核心城市(巴黎、东京、香港、纽约.)的黄金地段广告牌月租金超10万美元。
更重要的是,品牌擅长塑造球员形象: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夜之城不养闲人 作品《说了多少遍,踢球的时候要称职务》第三十六章:No on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