列的是几个满头银发的老人,不太关注前沿技术的人其实并不太认得他们是谁,但在知情者眼中,已经露出了崇敬的目光。
第一科学院物理所,陈钧院士、赵敏院士,以及材料所吴明礼院士,还有负责东方超环改造工作的总指挥卓平光。
每一个人都著作等身,是相关领域的泰斗人物,堪称东盟学界的常青树、不老松。
与此同时,有两个画面呈现在大荧幕的旁边,一个还尚且昏暗,另一个则显示着聚变装置的外部景象。
那正是高十一米,直径八米,重逾四百吨的east装置,一个月过去,它的模样早已经与苏寻初次见到它时不同。
原来拆开的部分如今被重新组装,本就在同类装置中显得极为‘小巧’的主机此刻又缩小了一圈,其外部原本复杂密集的管线与控制设备此时都被一层外壳罩住,显得更加完善,更加简洁。
一根旗杆立于顶端,上面的红旗尾端悬挂于高处的行车上,平整伸展开。
至于昏暗的那个,则是核心真空室内部的景象。
是的,核聚变核心区是可以被观测的,由于托卡马可装置的主真空室内部离子密度很低,且高温等离子体被强磁约束在了容器中间,故而容器壁的温度并没有高到不可接受的地步。
通过类似潜望镜的光导结构,控制室就可以借助一个小观察窗,直接窥探这人造恒星诞生的全部过程。
指挥大厅中,已经有总台一位记者介绍了相关情况,很快,画面给到总指挥卓平光的特写。
没有多余的指令,相关的流程早已经安排妥当,这位总指挥只是拉了一下话筒,按部就班地进入了倒计时环节。
“三分钟准备。”
“一分钟准备。”
“五十秒四十秒”
“十、九、八、七、六”屏幕中,控制大厅内,总指挥亲口道出的倒计时声平稳而冷静,不徐不疾,然而在屏幕之外,已经有无数人跟随其一同计时。
有独自一人,看着手机中的画面暗自默数。
也有正处于广场上的无数民众,自发地齐声倒数。
“五!”
“四!”
“三!”
“二!”
“一!!!”
最后一声落下,似乎感受到了千千万万民众期盼与热烈的心情,总指挥卓平光的声调也不由地拔高了,他发出指令:“点火!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不吃木瓜鸡 作品《工业克苏鲁不相信末日》第60章 点亮的太阳