,而这些投奔来的人,一般都是住四人间,这样一来,一套房子,平均能住十个人左右,小区已装修好的房子,扣掉琳琅等最开始来的人住的地方,能住一千多人。
而现在避难所的人,已远远不止一千人了。
因来避难所的人越来越多,所以琳琅等人装修房子,也只能给那些房子安装个窗户,还有每间屋子装个门之类,刮大白,铺瓷砖,是根本办不到了,来不及了。
幸好琳琅等高层,在看到投奔来的人,一天比一天多,早就衡量出了多少时间后,避难所已装修好的房子不够用,所以赶紧停止了精装修,只做简单处理,要不然之后来的人,就要住在没门没窗户的毛坯房里了。
就算这样,琳琅等人依然头疼房子不够的问题。
“就算一套房子能住十个人,三千套也只能住三万人,而现在每天都有好几百人来投奔,再这样下去,避难所的房子撑不了多久就要消耗光了,咱们现在要考虑朝外发展了。”张敏现在算是琳琅的助理,帮她整理避难所的所有资料,让琳琅知道避难所的情况。
虽然琳琅有智脑,但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显然不可能,就算有智脑,也需要有数据传送进来。
有其他人道:“但是朝外发展的话,朝哪儿发展呢?无论哪边,可能都会碰到其他人,不会又像之前那个小区那样,有人不同意我们将避难所建过去吧?到时咱们要发展不了,就只能在人数满之前,拒接投奔的人了。”
琳琅道:“先跟周围的小区沟通一下再说,实在不行,到人快满的时候,就拒接投奔的人吧,要不然怎么办呢。好在现在这附近有不少避难所,我们这儿满了,投奔的人也可以去其他避难所,不敢去其他避难所的,只要付一点物资,我们可以提供帮助,帮助他们去其他避难所。”
一个中等城市,城区人口不少的,只有一个避难所,肯定是不够的,所以这个城市有好多个避难所,都是普通人建的。
听说城郊军区还有官方建的基地,能容纳的人口就更多了。
要不是城郊有点距离,大家不敢跑太远,怕有伤亡,要不然大家更倾向去官方基地,毕竟官方基地可是有火力保障的,那自然更好。
到时人满了,帮助人去其他避难所,也不难,因为离锦绣避难所最近的一个避难所,才几公里,等打通了两家避难所的通道,送人过去不是什么难事。
刚好在接下来接收人的时候,尽量接收那些避难所需要的人才,以及品性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