邵观文几次相劝,都没什么用。”
“他也是无法,只得遣了某,来邀你去诗社一趟。”
周钧一听,寻思了一会儿,点头说道:“衡才去向东家告假一日,兄长请稍候。”
半个时辰后,骑马行在官道上的周钧,朝身旁的周则问道:“那戏本写的如何了?”
周则:“前两场写的倒还算顺畅,到了第三场,崔莺莺带着红娘在庙里祭拜,无意间遇上了张生,这戏词就出现了争论。”
周钧听完,点了点头。
二人入了长安城,又赶到了尼姑庵旁的诗社庭院。
邵昶看见周钧赶来,也是松了口大气,连忙拱手说道:“劳烦衡才跑这一趟。”
周钧连忙还礼道:“观文哪里的话,分内之事。”
走进院里一看,以聂玄鸾为首的一帮诗社成员,坐在溪畔的石桌旁;而尹玉、虞珺娘领着另一帮人,则留在小亭内。
两群人隔着一条小溪,彼此不见。
周钧见了也苦笑一声,朝邵昶问道:“写好的戏本,可否容某一观?”
邵昶从怀中取出一叠纸来,交到了周钧的手中。
周钧仔细看了起来。
相比元明朝代,这唐朝的西厢记,在剧情和细节的处理上,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。
比如元明朝代的西厢记,崔莺莺的丫鬟红娘,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,她聪明伶俐,是整部戏不可或缺的配角。
但在大唐鸿雁诗社的改编之下,红娘的戏份被减少,人物塑造上更加偏向于谑角。
而崔莺莺在角色个性上,则更加敢爱敢恨,勇敢独立了许多。
这种改编,其实更加符合大唐的时代特色。
在唐朝,男女之间的礼教壁垒,要比元明时代更加薄弱。
女子身上,没有那么多的封建礼教,也没有压抑人性的条条框框,所以戏中的角色自然更加独立。
看完了戏本,周钧倒也知晓了聂玄鸾和尹玉的矛盾,到底出现在了那里。
管着戏本唱腔部分的聂玄鸾,在第三场崔莺莺拜佛时,在对话时大量引入了唱乐,而且将奏乐,定为了柔媚的小雅情风。
但是尹玉却坚决反对,理由是见面处乃是佛堂,本就庄重肃穆,怎可使用靡靡之音。
尹玉认为,二人对话中非但不应有唱乐,而且背景音乐,也应该采用煌煌佛音。
两边本就互相不对付,再加上意见相左,一下子便吵了起来。
邵昶也是无法,只能把周钧找了过来。
周钧想了想,先是就着第三场,取出纸笔,根据聂玄鸾和尹玉的意见,做成了两套戏本。
接着,他将诗社众人召集到一起,开口说道:“某听观文言,那西厢记的戏本,诗社之中,有些许不同看法。”
“文无定式,言及不同,这本来就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。”
“倘若想要知道,哪