黑土地带,否则农业产量是非常低的。
“我们没有氮肥,靠这八百人拉屎撒尿外加这二三十头大牲口拉屎是肯定不够的。种菜,可以!要大规模的种粮食,就幻想了。”李东田和关山跃坐在营寨门口,一面讨论工作一面看着移民们清理土地。有些巨大的树根即使用火烧过也没有完全烧毁,还得靠人力一点一点把它给掘出来。比起机器,人力真是效率太低了。
“还没有水”
“水倒不是问题。”李东田打断了他的话,“没有水种小麦也可以。这里气候好,种什么都行,可是没肥料一样没辙。”
“这样岂不是什么都不能种?”
“我看,粮食什么的不着急。反正这里长年都暖和,用水也方便。什么时候种都行。我看,先种芝麻。芝麻三四个月就能收了。”
开荒地先种芝麻,这是农村种荒地的传统模式,关山跃也听人说过,只是从没想过为什么。他置疑道:“我们没有足够的氮肥,种了也收不了多少,芝麻这东西也不能当饭吃,不如先种苜蓿和蚕豆。”
苜蓿和蚕豆都是豆科植物,有固氮的作用。尤其是苜蓿,一直是中国传统的绿肥之一。
“种芝麻不是为了吃,是清理杂草用得。”李东田说,“种了芝麻,地里就不容易长杂草了。这生地里多得就是草根草籽,直接种地怕是除草都来不及。种一茬芝麻就好多了。”
种水稻还是小麦暂且不论,种了豆子至少也能当一部分粮食。而且豆子的脂肪和蛋白质含量比稻麦高得多,多少可以平衡一下移民们长期高碳水的饮食结构。
台南地区的一个好处就是平均气温足够高,21世纪的冬季的平均气温在23~25度之间。降水量又十分充分,理论上全年都能种植农作物,母须考虑太多的水热问题,发展农业堪称得天独厚。
按照李东田的部署,芝麻很快就播种下去了。芝麻粒特别小,所以播种的时候是专门筛了细土混合上芝麻再由人工撒播到荒地上。又用人工喷洒的方式浇了水。联队为了消防起见,专门运来了一台双人杠杆式水龙,李东田便用它来人工降雨。
在水里他还掺和了一些从公共厕所沼气池里提取的沼液,也算是聊胜于无的施肥了。
种完芝麻,李东田又土地李新发,专门开垦了五亩地的菜园。先发动妇女和老人去捡石头,捡完石头又用牛拉重犁将深耕了一番。再用人工起垄,开始种菜。
粮食暂且可以不种,毕竟高雄仓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