淡褐色的海蜇皮平迭在缸底,放一层撒上一层隔体盐,然后将海蜇头装里面,然后把缸底的卤水舀出来淋在上面。
一万多斤脱水海蜇,经过三次腌制后,大概还有七千多斤,这东西的缩水量真不一般。
想到本钱早就挣回来了,这些海蜇全是挣的,李长乐都盼着那天再遇到一次海蜇潮了。
李父见他来了,乐呵呵的说:“阿乐,我把海蜇皮和海蜇头一样装了半缸在里面,你到鹿城去买一口小缸分一下。”
“好嘞!”李长乐应下去了廊檐下,从堆成小山的竹筐里,拿起一个墨鱼鲞看了看。
经过发花后的墨鱼鲞的背上,已经长出一层淡淡的白霜,时间还有点短,再放两天应该会更好。
现在已经是八月,秋后这几个月是晒鮳头、鲞干的最佳时间,他得多准备一些干货囤起来,应对开春后的阴雨天气。
李长乐将墨鱼鲞装回竹筐里,将盖子盖好,扛起一筐鱼干就往车斗里放。
想想又对李母说道:“阿娘,把海蜇皮和海蜇头多捞两桶出来,我路过酒楼的时候,送去给坤叔看看。”
“行,我去拿水桶。”李母应下朝屋里走。
李父也来帮忙一起装,方筐不占地方,一个挨一个挤得严丝合缝,“幸好听你的,让你叔他们编的方筐。”
“装车还是这种的好。”李长乐提起一筐虾干,“你们过秤没,一筐有多少斤?”
“虾干一百多斤一筐,三筐有三百六十五斤,墨鱼鲞有四百一十三斤,后面晒的还有几缸没发花。
鳗鲞有五百三十二斤,皮皮虾虾仁一百三十斤、马鲛有七百斤,大头梅四十五斤、小黄鱼七十三斤。青占、黄占、还有杂鱼就多了,加起来有三千四百五十斤。
阿清让装一半杂鱼,担心爬坡的时候拉不动。”李父越说越高兴,“杂鱼干里面还有不少好货,我们都挑出来装一个竹筐里面了。”
李长乐见他高兴的嘴都合不拢了,笑道:“杂鱼干本来就多,长春家就收了将近一千斤。”
这时,李长清也吃过饭来了,帮忙扛起一筐放竹筐上面,看着车斗里摞在一起的竹筐,也有些眼热。
车斗里这么多干货,院子里还有不少没晒干的鱼虾,全都晒干,能卖不少钱。
听说连大伯和大姑也学着他晒干货卖,看来干货的赚头应该不错。
这生意要是能做长久的话,二伯家的日子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