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他们闲着也是闲着,挣点钱买零嘴吃,还省得问父母要钱了呢!”李长乐想着他们要是能把活干完,下次还可以给钱让他们干别的。
童工,这年头家家都有两三个,五六岁的孩子就背着大背篓,上山找猪草砍柴,干的好没表扬,干得不好,可能还会请吃一顿竹片炒肉。
等李长乐和陈永威拉着板车回来,拉第二趟海水的时候,还特意走到路口往里面看了看。
只见屋旁的空地上的杂草已经割了小半出来,看样子天黑前就能收工。
两人拉着几桶海水走到巷口,李玉芳就挑着竹筐过来了,“阿乐哥,地笼网做好了。”
李长乐看了一眼,“行,挑去放屋里。”
“我做了两组,嫂子说,剩下的网线不用还回来,让我再织几张网片,你们晒鮳头用。”
“织好了送南山交给你二伯。”李长乐想想道,“有空就多织一些,网线不够就来家取。”
网片织好后,还要用竹片夹起来,绑上渔绳,用的时候直接拉直绑在竹架上。
晒虾干、虾仁或是鮳头的时候直接铺在上面,比用竹扁晾晒干起来更快,收回家也不占地方。
“晓得了。”李玉芳把地笼网从竹筐里抱出来,放在竹筐里,又去帮着杀鱼。
那两包东西的事她已经晓得了,阿哥让她记着二伯家的好,有空来看看,搭一把手,帮着干点活,伯娘和嫂子也能轻省一点。
不说她也记得,他们能分家出来,全靠二伯和三伯帮忙。
“玉芳,你阿娘去医院伺候你阿爸没?”李母早上跟妯娌去医院看李阿四的时候,还是李长水在那,许仙梅连个人影都没有。
“去看了一眼又回来了,她说要把船卖了给我阿爸治腿,我跟我哥、还有大姐二姐都不同意,说她敢卖船,以后她死了都不送她上山。”
“那她怎么说?”
“啥都没说就走了,我从医院回来,家里也没人。”李玉芳气呼呼的说,“许家这几天挖番薯,她肯定去许家帮忙去了。”
“活了大半辈子,还是第一次看到你阿娘这样,连儿女都不顾,只顾娘家的。”
一旁帮忙的妇人笑道:“老话说,一样米养百样人,有不顾家的男人,肯定就有不顾家的女人。”
“是啊,我娘家就有一个男的”
李长乐几人站在洗衣板前,听着一帮妇人叽里呱啦的八卦,觉得就跟站在鸭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