屿或是礁石找寻产卵的地方,加之墨鱼本身的游动能力差,看着像是随着水流朝山边游,这时就到了捕捞墨鱼的最佳时机。
渔民还将此现象编成了渔谚“立夏连日东南风,墨鱼匆匆入山中”。
李大哥想起接下来的渔汛,心里就一阵高兴,“年底好好干两场,说不定就能把买船的钱挣回来喽!”
李父笑着点头,“去年你们跟南岸的渔船在舟山渔场,一天最多捕捞到多少带鱼?”
“白天拖两网,晚上拖两网,最多的一天捕捞到上万斤带鱼,渔网拉起来的时候,连网眼上都挂满了带鱼,一网就有两三百担。”
“还是大船鱼获多,我们以前去那边作业,只见洋面上的渔船密密麻麻,作业的网地挤得像下饺子一样,挤得水下的鱼都透不过气来。”
“我记得有一年你跟捕捞队去渔场,回来的渔船说你们遇到围村那帮强盗了,阿奶跟阿娘担心的整夜、整夜的睡不着觉,天天在码头等。”
“我们是去帮被抢的船只,南岸的那些家伙遇到了也不帮忙。”
“这几年围村那帮强盗更了不得了,有的干走私,有的三个一群两个一伙拖着网在海上漂,遇到落单的远海渔船,就朝人家下手。”
“海龙爷都看着呢!这帮不干人事的,早晚遭报应。”
李父说着想起白天遇到的陈阿毛,“我看陈老大是个豪爽的,以后你们要去远洋作业,可以约他一起。”
“他人看着是挺豪爽的,我们就是遇到过几次,也不是很熟。”
“后年那条大船回来,这条也别卖了,你们兄弟几个,再雇上十来个船工,到时候两条大船一起出海,我们在家也放心一些。”
“你就别担心了,阿乐运道好,舍得下本钱,我们这次还买了一把步枪,就算遇到”
“呸呸呸!”李父急忙啐了几口,“海龙爷,小孩子说话做不得数的。”
“阿爸!”李大哥好笑的看着他,“我都三十好几的人了”
“三十好几又咋了?”李父横了他一眼,“一百岁你也是我儿子。”
“是是是!”李大哥笑着提起竹筐,“我下去码货,浪有点大,你走路的时候小心点。”
“大船这点浪算啥?小船遇到大浪的时候,船在海面上跟一片树叶差不多。”
李大哥看着越活越精神的老父亲,咧嘴笑了起来,“晓得你是老渔民,不怕这点浪头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