刘备和董卓都暂时不在雒阳,董太后授意王允举荐一些可用的名士入朝为官,而且是以董卓的名义举荐官员。
这种拉拢是每代新君上位都会做的事,而且以董卓为名举荐,这等于是让董卓施恩做举主,对董卓和董太后都有好处。
因此,董旻也对此事乐见其成。
牵招当然要反对此事,但却没有太多反对的理由——朝中官员确实有很多缺额,总不能都拦着不让人举荐吧?
暂代尚书的贾诩面对此事也很为难,因为这不是阴谋,这就是明着按照现有规制做事,而且是正事,拦不住。
虽然贾诩和牵招不同意就没法加盖尚书印,朝廷也没法授官,但太后却在朝堂上搞了点小动作
她也没和代表刘备的贾诩牵招二人翻脸,只是先以羽林、侍中署、黄门署等近侍郎署征召士人——这事相当于天子和太皇太后选拔良家为郎,不加正职,只以储官征召,尚书台管不着。
而王允辟用的士人,几乎全是关东名士。
比如颍川名门荀氏的荀爽,这是“荀氏八龙”之首。
比如陈留名士蔡邕——十年前被阳球、刘郃流放到了五原,现在是重新召回。
还有江夏名士黄琬等。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十二楼月明 作品《二手穿越:大耳贼刘备》第292章 子师阳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