书院吧,我在这条路上往返多年,熟悉得很,需要我帮你们介绍一下书院的情况吗?”
“哦?说说看”,高景明来了兴趣。
然后他就开始侃侃而谈了,道:“这流玉书院啊,规模着实不小,每年有三千多学子在这里进学,而且一年到头加起来有数以万计的读书人前来瞻仰,养活了周边无数百姓,听说仅书院外的小集,每年税收都能达到数十万两,一间商铺价值千两”
“此外书院内很多学子都非富即贵,据我所知,在此读书的皇亲国戚就有近十位,更别提其他士族门阀之后了,所以你们在书院若是遇到公侯王之后不要奇怪,最好提前打听清楚,以免冲撞给自己带来灾祸,虽说书院内自有规矩,不能以势压人,但就怕出了书院被清算”
“书院已经五百多年历史了,前朝就已扎根于此,历经多年发展至今最是鼎盛之时,内中几百年历史的古迹众多,还有无数文人雅士留下的名篇真迹”
“我是本地人,听老一辈说,之所以叫流玉书院,是因为书院边上有一条自雪峰而下的百丈瀑布,宛若自天上流淌下来的玉带,几百年前的第一任山长来此欣喜,便在此建立了流玉书院”
“你们也别担心瀑布边上读书会被吵闹,那瀑布落差太高,山间风大,到山底几乎都被吹散了,近乎无声,天晴之时皆有彩虹横跨山间,乃是一处美景,很快你们就能看到”
青年车夫侃侃而谈,诸般种种张口就来,不知和多少人说过多少次重复的话,却是乐此不疲,听得陈宣他们也是津津有味。
不过在听到书院边上有瀑布,虽然因为落差不会有轰鸣声吵闹,但陈宣心头却道,常年生活在那种湿润的环境,不会得风湿吗?
话说回来,读书人,除了实在对武功不感兴趣的,大多都有所涉猎,想来问题不大。
朝着书院方向而去,路上行人众多,多为书生打扮,不少都是前簇后拥拖家带口,估摸着也是新来的学子。
因为初来乍到,不认识什么人,所以也没有什么交流,不过高景明却是对未来几年的书院生活充满了期待。
个把时辰后,将陈宣他们送到书院外的小集,付了车资,青年车夫说了几句感谢的话方才作别,寻觅目标打算载客回墨城
书院外的小集连绵数里,很是热闹,比一些小城镇都要热闹了,繁华程度更是没法比。
酒楼茶馆比比皆是,甚至还有青楼。
对此陈宣只能说,高等学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