怀里放声大哭起来。
建安八年春,孙权亲临吴县,许靖、华歆主持月旦评,引各州名士都前来观礼,便是汝南袁家的旁支也派了子弟前来观礼。
最令人意外的,颍川石韬、博陵崔钧、汝南孟建、襄阳庞统四人也递了拜帖。
乔玮将拜帖又重新翻了一遍,又和张纮确认没有丢了任何人的拜帖,喃喃道,“还少了一个人。”
“谁?”孙权悠悠地放下了手里的书卷,“这帖子都翻来覆去看多少次了。”
乔玮将帖子和名单按下,“诸葛孔明。”
史书里曾有记载,建安年间,徐庶与石韬、崔钧、孟建、庞统、诸葛亮几人之间交往密切。
甚至徐庶、崔钧、孟建、石韬被称为诸葛四友。
徐庶是最早出仕的,建安六年,刘备驻扎在新野之后,徐庶就前往投奔。
因此月旦评的名单里没有徐庶实是常理,可其余几人都递了拜帖来,没道理诸葛亮不来啊!
她想了想,在竹简上写下石韬几人的名字,唤来幼燸,“你悄悄去这几个人下榻的驿站打听一下,有没有一位姓诸葛的先生随行。
若是没有,再去诸葛长史那里打听一下,他家中近日可有兄弟前来探亲或是游历到吴县来。”
孙权思忖良久,“看来你真的很看重这位诸葛先生。子瑜通达治体,才猷蕴借,想来其弟也承其风。”
“不止是如此。”乔玮对诸葛亮是有其他的考量,诸葛亮擅内政与治军,史书上曹操就夸过他治戎为长。
如今江东内政有张昭,外事有周瑜,可越是如此,将来文武之臣的立场就越是泾渭分明,矛盾就越尖锐。
诸葛亮内能兴内,外能治军,算是个复合型人才。
何况张昭年事渐高,有许多政见也偏于保守。孙权将治所从吴县搬到京口,用意便要指兵荆州,但张昭并不多赞同。
乱世之中需有保守长者守护后方,亦需锐意进取之辈指挥兵戈。
张昭出身世家,对于农耕之事虽重视却并不擅长,因此在农事与调度辎重粮草之事上,略有所欠缺,而诸葛亮正是如今江东所需要的人才。
乔玮将吴范和刘惇布局于交州学双季稻之术,又招揽欧氏莫氏、设丹杨、宛城诸地为冶金重地,便是要为江东吞并荆州做好辎重、军械的准备。
如今布局渐入佳境,便需要有人专事此务,将资源整合起来,在内事的众多人才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宣飒 作品《重生三国:大乔不想当寡妇了》第323章 想装一波了,别打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