便介绍江阴农村贫穷善良的寡妇董彩娣同居照看。
于是,无锡街头巷尾,人们经常看到蓬头垢面的董彩娣牵着身穿破旧长衫、戴一副墨镜、腋下夹着的一根小竹竿的阿炳,在无锡的大街小巷走着。阿炳背上背着一把琵琶,胸前挂着笙、笛,二胡在他手中咿咿呀呀地拉着。
顿时,空气中飘扬着卖艺乞讨所奏出的凄厉欲绝的二胡声,仿佛诉说自己遭受磨难的悲歌。人们听到这断肠之音,也都忍不住感叹。
致力于收集民族音乐的杨荫浏,回到家乡后,自然忘不了音乐启蒙老师阿炳。
阿炳虽看不见他身影,但记得他的声音。异常激动地握着他手。而谈话自然三句不忘本行,又谈起民族音乐。当阿炳知道琵琶曲《将军令》,便要杨荫浏拨着他手指,在琵琶上摸到了《将军令》曲调“澈鼓”的弹奏方法,直到熟练了才罢休。
带着国内罕见的钢丝录音机,录下了阿炳的三首二胡曲《二泉映月》《听松》《寒春风曲》,翌日又录制了三首琵琶曲《大浪淘沙》《龙船》《昭君出塞》。没想到,这六首弥足珍贵的录音也成了阿炳留下的稀世绝唱。直击人心中最脆弱的情感的二胡声声,成就了国粹精华的象征性符号。
就在那年,阿炳就因病重,生活越来越艰难,身体也越来越虚弱,熬到冬季,溘然长逝。无锡的街头小巷人们也不再听到阿炳那凄惨、悲凉的二胡声了,街头上也少了一位卖艺求乞的老人了。
二泉映月,一把二胡拉断腰;百鸟朝凤,数把唢呐吹一生。
这一夜,倪土的泪水把枕头打湿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