疏扬口至巴陵河道,令夏水与沅、湘两水互通,中经大江。如此行事,可令南楚之物直达扬口,又能令大江雨涝时分水于南北。”
扬水连接长江与汉江,走向大概是东北与西南流向,而经诸葛亮修缮,挖通云梦泽的涌水,将扬水引向长江畔的巴陵(今岳阳市),沅、湘之水汇经巴陵,便能逆涌水入扬水,再至汉水。如此航线能避免绕道夏口与金陵,大大节约时间,能促进荆州南北的流通。
闻言,张辽看向陪坐的刘备,问道:“玄德君,葛使君所言水路何如?”
刘备看着年纪轻轻的诸葛亮竟有这般大略,赞叹道:“葛君精通荆州水道,如以诸水汇聚于巴陵,商贾往来通之,江水灌溉荒田,长久以往,巴陵必能为一方都会,不弱江陵与长沙。”
说完,刘备暗叹荆州人杰地灵,先有庞统之般奇谋之士,又有诸葛亮如此国士之卿。可惜皆不能被他所用,而是为唐朝效力。好不容易遇上俊杰李严,其因心术不正,贪图名利而背叛他。
张辽捋着髯须,语气缓和说道:“西南设五溪郡,上下皆以蛮夷任官,你为刺史,宜当上心。”
诸葛亮答道:“五溪郡五水穿郡,沿途多山谷,土地肥沃,便宜耕作。我今招聪慧之辈至南阳习农事技法,以便回乡传授于夷民。夷民先知农事,家家富余有粮,便可行教化之事。”
“古曰:‘仓廪实而知礼节,衣食足而知荣辱’。蛮夷如若富庶,岂会行劫掠乱斗之事,故欲令西南夷安,必先授农传技。及蛮夷富庶,教授经学礼仪,当人人争先。及识教化,流官治世则易!”
“那何以治襄阳?”事不关己的贾诩饶有兴趣问道。
“襄阳东临汉水,西接潳山。汉水灌之,土地肥沃;潳山之中,夷丁十万。潳山与汉水之交,中庐、宜城以西有鄢、沔二谷,其土地平敞,宜桑麻,有水陆良田,膏腴沃壤,称之柤中。”
“故欲令襄阳大兴,当招潳山蛮归汉,封赏君长,屯耕于柤中界,谷物滋生,夷丁富饶,教化可兴。故襄阳郡之兴,在汉水,在于潳山。而南郡之兴,与襄阳盖同。向山取民,向水取利。”
荆州蛮夷可不止荆南有,自南阳以南的荆州诸郡皆有蛮夷生活在郡内。如潳山蛮,东汉时便有反叛过,后续被镇压。三国鼎立时,潳山蛮梅敷曾在魏、吴之间横跳,盘踞于柤中,其部曲有万余家。
两汉时期的荆州地区,可以说是江山辽阔数千里,仅羁縻而治,未能制服夷民。然在四百年的教化