住并州兵马,整顿溃兵,尚有取胜之希冀。”
“诺!”
候骑奉命将李傕的军令传于诸将,力求奋战到最后一刻。然兵败之下,形势已不是李傕所能掌握。况且张虞出征前夕,扬言仅追究李傕、郭汜二人的罪责,余者诸将降则无罪。
故在前阵溃逃下,诸将心态发生变化。
张济收到李傕军令,在犹豫是否率兵挺进时,在他身边沉默良久的贾诩忽然开口。
“将军莫非欲与李傕同亡乎?”贾诩问道。
张济看向贾诩,诧异问道:“文和何出此言?”
贾诩指着前方厮杀的场景,说道:“李应、李蒙、樊稠、郭汜四部皆败,今张虞携大胜之兵齐进,将军以为能扭转战局否?”
张济面露难色,说道:“以今形势观之,我军欲取胜艰难,或许能与张虞勉强战平!”
贾诩正色说道:“李傕挟持天子,屠戮公卿,为天下虽难容。今既难取胜,将军何不如归降张公,以求天子宽恕。”
张济神情微变,说道:“我追随李傕斩杀王允,占据长安,不知张虞能否容我!”
贾诩笑了笑,说道:“张虞出兵之际,言赦关西诸将,唯诛郭、李二人。今张公欲大破李傕,将军如能倒戈击贼,助张公大破李傕,立下大功,张公岂会不容将军!”
“况张公姓张,将军亦姓张,两家同为张氏,念及于此,张公岂会不善待将军!”
张济蹙眉思虑,过了半响,忽然眉目舒展,说道:“既然如此,我且听先生之见,倒戈击贼,匡扶汉室。”
“将军英明!”贾诩赞道。
贾诩为何至张济身边,其原因不难理解,他不看好李傕此次出兵,故为求安全,便到张济军中,以免受兵戈之害。
而今张虞大败三将,贾诩便知李傕大势已去,眼下若不跳船,他怕不是要受李傕拖累。故最好的方法,那便是在关键时刻,助张虞一臂之力,毕竟锦上添花,总比什么都不做的好。
当然了,在贾诩眼中,张虞击败李傕,已经通过他的认可。为了在张虞帐下混个好身份,贾诩不介意帮张虞一把。
而张济的想法更简单了,他与李傕的关系仅是政治合作伙伴,眼下李傕危急,他可不会与李傕同亡。且贾诩与他关系要好,其为人足智多谋,在这选择时机,听他的主意必然没有问题。
张济采纳贾诩的意见后,立即派人张绣率骑突袭李傕所部,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