川郡。
在张虞即将兵入颍川郡时,陈国诸卿却在战、降之间争论不休。
宛城,议殿上。
太子袁耀暂坐于御榻上,阶下诸公吵得面红耳赤,各抒己见。
“陛下兵败被擒,大军折损殆尽。而张虞兴强兵前来,我国仅有老弱数万,何以御敌?”
阎象面露忧愁,说道:“以象之见,今下之计唯有举国出降,方能保全陛下与太子富国,并可裂土封疆。”
被张虞一朝击败,连君主都被擒获,阎象被打着心悦诚服,因看不到任何的前途。故在战、降之间,丝滑偏向了投降。毕竟开国君主在战场上被抓住,这让追随他的人怎会不生绝望。
如土木堡之变,时大明立国百年,即便在国朝制度都已完备的情况,当得知朱祁镇被瓦剌所获,北京公卿无不惶恐,更有败类徐有贞高呼迁都。若非于谦、王直等人站出来,主持大局,并立朱祁钰为帝,怕彼时的明朝不知会乱成什么样?
今陈袁国制未备,袁术连天下都未统一,当他被俘虏时,众人有各种想法都是正常现象。
蔡瑁摇头说道:“国中有积粮,黄猗正领兵回援。长沙另有兵马一、二万之众。而大将黄祖在江夏,手中尚有精兵。统计诸部兵马,我国尚有可有之兵六万之数,今若坚守不战,为何不能击退张虞?”
“陛下举十万之众,尚非张虞之敌。今蔡君安敢豪言,举六万老弱能退张虞?”
凭借会游泳,蔡瑁从战场上逃了出来。初回到宛城时,蔡瑁也是想过投降张虞。但考虑到他和曹操有旧交,他希望能联络曹操,以保全他的荣华富贵。
阎象冷笑了声,说道:“况撤诸围之兵,岂不自开门户?纵击退张虞,曹操、刘备割据郡土,势大难遏,我军亦不过是苟延残喘。”
蔡瑁没有理会阎象,而是朝袁耀拱手,说道:“禀太子,袁绍病故,诸子分裂,河北已无张虞强敌。天下之中,能与张虞抗衡者,非我陈室莫属。我军若被张虞兼并,则张虞将统天下。”
“以瑁之见,太子不如向曹操求援,曹操见我军危急,必会兴兵来援。”
“荒唐,我军与曹操交兵多年,曹操怎会出兵?”纪灵忍不住嘲讽道。
“将军不闻唇亡齿寒之语?”
蔡瑁解释道:“曹操志在称雄,今张虞如灭陈袁,后则将征曹操。彼时曹操独臂难支,必将败于张虞之手。以曹操之智岂不知此理,故依唇亡齿寒之理,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