早就将江南的形势与地理摸了一遍。
而今贾诩所献缓伐之策,与四百年前张良劝刘邦急伐项羽之策相比,虽说计策答案截然不同,但其本质目的却是相同,皆是为了君王更有把握一统天下。
当时,刘邦先奔袭彭城,后续因半场开香槟,被项羽打回荥阳,并被团团包围。被围期间刘邦因形势危急,采纳郦食其、张良的献计,派韩信围攻河北,遣人拉拢彭越。
汉楚对峙多月,项羽因彭越袭扰粮道,军粮渐渐匮乏。加之韩信攻克齐国,在地理上对西楚形成包围。于是被逼无奈之下,项羽主动与刘邦议和,签订著名的鸿沟之盟。
彼时,张良、陈平看透项羽的外强中干,力劝刘邦追击,并招彭越、韩信围攻之。在一番追击下,项羽一路溃败,终在乌江自刎。
而今张虞看似占据了三分之二的天下,但如贾诩而言,张虞并未对三家形成战略上压倒性的优势,尤其是长江天险的存在,严重阻碍了唐军精兵悍将的发挥。
故贾诩劝缓伐的目的,本质不在不打,而是先让张虞休养中国的同时,发兵从长江防线上敲个口子。不管是从曹操那边寻求突破也罢,还是从孙策那边寻求战机,但凡让唐军与之同享长江,再配合中游的荆州水师便能有所作为。
张虞微微颔首,感慨说道:“文和之见犹如留侯劝高祖急伐项羽之策,明乃背道而驰,实则暗藏玄机。今虽缓之,实则急之,正奇之语概如此言!”
今之形势让张虞联想到历史上的曹操,彼时的曹操在中原苦战十八年,最终击败袁术、袁绍、吕布,占据了天下大部。
彼时曹操兵下荆州,刘琮不战而降,刘璋遣使探路,看似一路胜利。然曹操忽略了南北之间的巨大差异,中原老卒发挥不上作用,便企图用羸弱的荆州水师,以胜江左水师。
可是降人初附,岂能真心效力?
因此即便无瘟疫,曹操大军亦要被孙、刘联军所败。
或许是看出曹操暗含的危机,故贾诩劝曹操先图汉南,安抚荆州士人,用时间与孙吴耗,让东吴处于内部撕裂状态,最终让其不战自溃。仅是当年的曹操盲目自大,不听贾诩之言,最终被联军所击溃。
而今形势虽说不同,但张虞所面对的敌人更多,三家联军也比孙、刘联军更强大,故岂能不谨慎?
荀攸领悟其中深意,深叹说道:“贾君之言是为国之大略,三家连横不容小觑。如若仓促用兵,兵败事小,折损中国精锐事大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