张虞与之策对,见王威对答如流,在军事见解上别有独到之处,纵不及文聘,其之差距也不大。欣赏之下,张虞拜为中郎将,督领水师五千人。
韩晞,南阳韩氏子弟,少读兵书,颇有见解。其先祖为东汉开国元勋韩歆,甚至能可追溯到韩王室,属于是南阳郡豪强。
一番交谈下来,韩晞见识谈不上长远,指挥用兵谈上不高明,于是张虞拜授行中郎将。归由王威统领。
临近天黑时,方才轮到韩浩觐见。
“今孤初下荆州,江南三寇未除,不知元嗣有何见解?”张虞问道。
韩浩沉吟良久,说道:“欲平三寇,无水师不能平寇。昔孙坚伐巴蜀,大舟随孙氏入蜀,故大王今需修缮舟舸。而修缮舟舸,组建水师非一时之功,如以一岁建舟,次年操练,快者二岁可用水师,慢者三载可伐贼。”
“舟舸修缮旷日持久,兵马留守边疆耗粮巨大。以浩之见,大王可令兵卒军屯于肥沃之地,积累谷食。时水师历经数载而成,则军屯已有成效,届时征讨贼寇将无运粮之劳,大王必能兼灭群贼,克平天下。”
张虞点了点头,欣赏说道:“元嗣之策是为良见。大军用度关键在于军粮,军粮如若充足,讨平贼寇易也。无需转运之劳,岂不便捷!”
“军屯之事既由君所提,便由卿负责荆州军屯之事。。”
韩浩所献的军屯计策,为张虞解决了留兵驻守问题。毕竟留兵在边疆驻守,关键在于军粮供给。从中原调兵粮太遥远,如果本地能自产供给,则能节省不少军粮。
故韩浩建议让唐军趁修缮舟舸之时,让士兵军屯种田,既能解决军粮,又能当后续征讨之粮,不失为高明之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