杨阜领命而退。
及杨阜告退,郭图出声说道:“今班师长安在即,荆州诸郡虽有郡守,但却无刺史料理政事,还需大王择选贤才出任。”
“荆州刺史?”
张虞沉吟少许,看向众人问道:“诸卿可有适宜人选?”
“大王,都督徐晃性情严谨,今既都督军事,何不令其再兼政务,以便荆州专御敌寇。”郭嘉举荐道。
“恐怕不妥!”
荀攸蹙眉说道:“荆州与孙、曹、刘三家相邻,徐晃责任重大,今再兼任政务,安能余力?以攸之见,大王还需另委刺史。”
张虞说道:“荆州共有六郡,户籍数十万,政务琐碎复杂,纵有属官辅佐,公明亦分身乏术,故设刺史乃是必须之事。”
相比豫、徐、青三州,荆州已被张虞整合,将军政之权同授予徐晃反而不好,尤其南阳旧为陈国京畿。
说着,张虞看向郭图,问道:“公则,杨赞今时何如?”
“禀大王,自京城迁至长安,并州归由长安治理。然事务繁杂,并州之事难以顾及。故今依钟丞相与杜令君之意,欲杨赞出任并州刺史。”郭图将从几份奏疏中抽出,上呈至张虞手中。
张虞在雁门建功时,杨赞出任平城县长。张虞一统并州,杨赞便凭投效升迁为雁门太守。后续杨赞凭资历与在雁门所立功绩,其实早就能转任至别郡出任郡守。但由于杨赞能得汉、胡人心,并搭建起互时框架,实在找不到合适的继承人,故张虞只得一直让杨赞出任雁门郡守。
而今随着唐一统中国格局的形成,并州无法再继续归由中央直辖,因此需寻觅合适的并州刺史。那么在雁门工作十余年,一直未有升迁的杨赞便进入中央眼中,大概率就任滨州刺史。
张虞畅读奏疏,笑道:“孤本欲让杨赞荆州刺史,然诸公言杨赞深谙代朔之事,欲举为并州刺史,那便依诸卿之意。今可另寻贤卿出任荆州刺史。”
张虞虽为君主,但对于政务官们的意见,只要不违背大原则,张虞都是选择尊重。何况实如钟繇、杜畿所讨论,杨赞任并州刺史,比出任荆州刺史更合适。
将奏疏搁下,张虞回想脑海中的出色郡守,猛地从尘封的记忆中想起一人。
“崔钧近况何如?”张虞问道。
郭图沉思良久,说道:“禀大王,西河太守崔钧治郡十余年,从平周一县之地,先后恢复离石、中阳、皋狼、蔺县四县,从数百户之数,有籍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