授。”
说着,张虞看向钟繇,笑道:“丞相书法闻名于世,同可指点学科。另招诗赋博士,专教诗赋学问。”
“余者二科可依照这般设立,先招博士,再由博士列书籍。”
古代华夏能统治幅员辽阔的疆域,并建立起璀璨辉煌的文明,必然相应的基础技术。然张虞穿越至今,感触最深的便是许多技术虽说先进,但却不等于科学。
比如张虞想研发更先进的船只,遂召见各地出色的船工。然船工们之间以口诀、经验传播技术,能建一艘质量出色的船,但让他们升级船只却是艰难。因为船工不识字,他们只能靠经验总结出某种规律。
因此想升级船只需要出现造船师,了解船只运行原理,并有相应的系统性著作,且在此基础上革新。
所以想让某些领域出现系统性的著作,需要大量有文化、有钱,有时间的人投入到算学、工学、地学之类的领域。
从这个角度思考,张虞只能引入生活优渥的门阀子弟,他们从小接受出色教育。即便嫡系子弟需有出仕,那么他们的旁系子弟、庶子可以有相应的选择权。
毕竟不是所有门阀子弟都能享受到资源堆积,很多庶子需要自己讨生活。今太学多开科目,专门招收他们,他们如能安心学习,未必没有一个好的出路。
至于出路?
除了入仕外,这些子弟最好的结果便是在太学里任职,等往后学生多了,或能向下开设州学,让已经学成的子弟到州郡任教。或不愿出仕者,靠着家族供养,一辈子研究学问。
指望国家供养?
从现实的角度来看,张虞在世时可行,但后世皇帝却很难允许,甚至可能会形成新的食利阶级。
其实张虞如果自私点很好,但他偏偏做不到。总希望为更远的后世留下点什么,即便积攒的家产会被败光,那总归不至于全败光。
因此对张虞而言,他只希望在他有生之年,能对教育系统的改造,让各学科出现集大成的著作与博士,达到知其然,知其所以然。以便代代传承下去,并在此基础上走得更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