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河购牛,再租售于百姓,与民约分田收。”
“田亩既肥,耕牛代力,故民虽少,但所耕田亩颇多!”
免税五年的政策,让郭援得以有积蓄向西河郡购牛。
不仅于此,郭援以河南尹的名义向不少周边郡县官府贷款买牛、买农具,有周围郡县的帮衬,凭借洛阳肥沃的田亩,农业率先发展起来。
张虞点了点头,笑道:“卿治郡有方,朕心宽慰!”
说着,张虞向从行皇子们叮嘱道:“水利为农业之本,你等日后为君,勿忘水利!”
“谨记父皇教诲!”诸子应道。
因为要外任藩王,张虞没有差别教育,而是一视同仁。今东巡雒阳,除了考察河南尹情况外,便是希望借雒阳为例子,教育这些年少的皇子。
为了表示自己在农业上花费心思之多,郭援趁机介绍道:“除水利、耕牛外,臣教授百姓耕作技法,以助百姓耕作致富。”
“是何技法?”张虞饶有兴趣,问道。
“禀陛下,荆州动乱时,有南阳逃民至洛阳入籍,其善种田,秋种宿麦,春种水稻,一岁二收,时乡人惊奇之,吏上报于我!”
郭援指着旱田,说道:“仆招问之,知其技艺精妙,稻麦一岁二收,胜过河北二岁三收。故援出重金求问技艺,并征辟为吏,专授农技于百姓。首年时,三百家百姓从习之;次年时,三百家百姓纳赋而有余,家家皆有余粮!”
“去岁时,援令尹内百姓习种,百姓无不大收,府库为之充盈。今岁,援广抄檄文,如有河南人愿归乡,二户得一牛,半户得半牛。故至八月时,河南尹得民一千余家,臣皆授田安顿。”
稻麦轮耕是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的关键因素,东汉时期因农业技术发展,南阳因位于南北交际地带,因此率先出现了稻麦轮耕技术。
五胡乱华时期,衣冠南渡带去了种植小麦的风气,且因小冰河时期的气候不稳定,南朝统治者推广小麦种植。
唐朝时期,随着南方土地开垦,人口渐渐滋生,南方耕作田亩虽不及北方田亩多,但经济水平却与北方相等。
北宋时期,因五代十国的北方战乱,及黄河三易带来的影响,最终南方经济超越北方,经济重心南移完成。
今稻麦轮耕技术传至洛阳不稀奇,毕竟南阳与洛阳毗邻,且洛阳为盆地地形,具有种植水稻的基础。
“父皇,稻麦耕作宜当推及天下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