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见效。
通盘修改墓主人的记忆来不及了,李追远打算与其完成共鸣。
他本人肯定不合适,但有一个人,倒是有着相似的经历。
重新回到灰雾中的李追远,形象快速发生变化,变成了赵毅的模样。
再次从雾中走出,进入电闪雷鸣的院子,在墓主人面前坐下。
“赵毅”开始变小,从成年人形象变成了婴儿,其身边则不断出现“父母”“族中长辈”等等形象。
婴儿时期的“赵毅”,一边承受着生死门缝发作所带来的痛不欲生,一边苦苦伸出小手企图获得温暖与慰藉,得来的却是“父母”的不满与憎恨,以及族中长老将其视为微小概率下才会成功的冰冷计较目光。
赵毅偶尔会以玩笑的口吻,提起自己的过去,李追远也从未与赵毅深入交流过彼此的童年生活。
毕竟,他们俩,都不太喜欢自己的童年。
但在有着“主题关键词”的前提下,李追远还是能很轻松地对“赵毅过往”进行补全填充。
一边展示时,李追远也在观察着墓主人的反应。
墓主人没反应。
这让李追远开始自我纠错,纯粹的“悲惨共情”看似效果会很好,但对于墓主人这种存在来说,还是会显得过于平淡。
少年马上调整了自己的方案,先前他为了着重展示赵毅过去的悲惨,故意将“老田头”这个人物给去除了。
要惨就惨得彻底点,别整出什么希望与温情,这样才极端。
可如果没有温情的点缀,又怎么能衬托出那段岁月的不易?
有点以动衬静的意思。
新一轮展示中,老田头的形象出现,在全家人都在冷眼旁观赵毅什么时候会夭折时,只有这个外姓的奴仆,陪着小少爷玩乐,辛苦守在床边,再背着他出去看外面的孩子们玩耍。
老田头的形象渐渐展开后,墓主人出现了情绪波动。
这里,也不再是一成不变,墓主人身边,出现了一个温柔的妇人,她将墓主人搂在怀里,泪如脱线珍珠。
这是他的母亲。
她将自己的孩子生下,然后一路目睹自己孩子的“病痛折磨”,她未曾放弃,一直陪伴。
大概,这也是墓主人能硬挺着,将这绝望的人生不断延续的原因吧。
画面的变化中,四周出现了白幡,扬起了纸钱,墓主人的母亲病逝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