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因,初步推测是废气收集器的因素。”
回答完陈向北的问题之后,紧接着奥德托又补充道。
“北,适应赛车,就意味着你需要抓住窗口期。”
适应赛车这种东西,很多时候就跟“车感”一样,普通人看来就是玄学概念。
到底做到怎样的程度,才能算适应赛车?
但对于职业车手,特别是f1这种级别的顶尖车手而言。
适应赛车有着非常明确标准,那就是抓住车辆的窗口期。
f1赛车之所以难开,就在于它极其“娇贵”。
这个娇贵不仅仅指耐用性、稳定性等机械性能,还指它操控过程中的娇贵。
就拿最简单的刹车来举例,刹车踩轻一点刹不住,踩重一点轮胎又锁死。
刹车踏板踩到底的施压重力为100公斤的话,f1车手要做到在3号弯踩出56.7公斤的力度,5号弯踩出72.9公斤的力度。
没错,就是这么离谱,精准到这种程度才能保证刚好快速刹到想要的速度,刹车盘又不会把轮毂给锁死。
如果单单仅是控制难度变态的话,还达不到娇贵的程度。
f1赛车特殊的碳纤维复合材料刹车盘,搭配碳陶卡钳这套组合,温度低了没有刹车力度,温度高了会瞬间磨损,同样降低刹车力度。
车手需要极其精准的掌控这个平衡点,保证刹车盘能充分散热,又不至于凉的太厉害。
然后再算上轮胎的最佳工况温度,确保不能过热跟过冷。
种种苛刻条件组合在一起的最完美时期,就叫做赛车窗口期。
往往排位赛的时候,车手会在这个窗口期玩命推极限!
如何掌控这个窗口期,就得看车手去利用赛道进气口散热。
后世周冠羽跟博塔斯在索伯车队时期,经常能从车队指令里面听到“松油滑行”。
一方面是赛车速度不够,搭载的燃油偏少,需要用这种方式去通过赛后称重。
另外一方面,则在于车辆某些设计缺陷,必须用滑行的方式来给刹车或者轮胎降温。
不能再大开大合,一脚油门,一脚刹车的全速推进。
奥德托说出这段话,某种程度上也是在告诉陈向北。
现在已经不再是f3时期,f1比赛总赛程往往在六十圈左右。
长距离行驶,更需要车手自行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