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布里亚托利在“撞车门”跟国际汽联产生的矛盾,理论上就不存在卡陈向北超级驾照的必要。
要知道陈向北不仅仅是一名车手,他的背后还代表着巨大的中国市场!
商业利益的价值,远远超过一张超级驾照,更别说陈向北理论上f1试车里程完全达到标准。
至于比赛速度如何,压根无关紧要。
再菜能菜的过连车队指令都听不明白的井出有治?
短暂寂静过后,之前那位提问记者仿佛有些恼羞成怒,不依不饶的追问道:“陈向北,你说能证明自己的实力,那对于揭幕战的预期排名是多少。”
“首秀拿分。”
这次陈向北回答非常务实。
冬测的成绩并不能代表什么,绝大多数车队跟车手都保留着掏裤裆的绝活。
更重要一点,那便是冬测的圈速,已经跑出了hrt赛车的极限。
却并不是其他车队赛车的极限!
原因很简单,哪怕收集到一些空动套件的气流数据,hrt车队研发工程师做出了升级预案,依然不敢把未经风洞验证的东西直接装到赛车上面。
f1赛车的空气动力学跟硬件匹配兼容,是一门相当复杂跟深奥的学问。
可能就是哪里出现一点点细微差别,就会导致结果天差地别。
tf110赛车冬测阶段的表现并不差,车队研发团队认为至少达到了中游梯队的水平,揭幕战存在着争取积分的竞争力,没必要去冒着无法验证的风险。
速度没有提升反倒是小事,要是出现负升级就更麻烦!
目前的速度跟性能,首秀拿分就是车队目标,f1历史上能做到这一点的新秀其实并不多,特别是在积分制度没有改革之前。
“布里亚托利可是把你宣传为下一个巨星车手,实力仅仅只有首秀拿分吗?”
到记者这句话之前,陈向北都尽量让自己保持低调。
f1不是低级别方程式,这里属于诸神的领域,陈向北很清楚这一点。
可这并不意味着“神”不可战胜!
“你认为我应该在什么位置?”
“三级跳的莱科宁首秀第六,我认为至少前六吧。”
这名记者给出答案,同时脸上还挂有挑衅的笑容。
陈向北在低级别方程式的时候,就经常被人拿来跟莱科宁比较。
甚至于