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个时代没有谁比陈向北,更为了解罗斯伯格。
作为16年的f1世界总冠军车手,陈向北上辈子没少看过他的比赛直播,甚至还研究过罗斯伯格的跑法跟习惯,期望能从中学习到一点技术跟经验。
因为当年在绝大多数人的认知里面,七冠王汉密尔顿属于无法企及的历史级天赋车手,就算去学习跟模仿了也没什么卵用。
就如同今天的维斯塔潘一样。
而罗斯伯格至少还在“凡人”可以企及的领域当中。
不过随着陈向北的深入了解,他发现罗斯伯格比想象中更强。
虽然罗斯伯格只拿到过一个世界冠军,事实上他跟汉密尔顿几年队友时光里面,两人杆位数量对比为29:35,仅仅才输了六场排位赛!
要知道这可是巅峰期的汉密尔顿,并且排位赛还有着“刘一圈”的称号。
哪怕未来的“极限哥”勒克莱尔,面对“刘一圈”时期的汉密尔顿,恐怕都要避其锋芒。
作为对比,后世同样以排位赛速度著称,有着“顶级车手”绰号的博塔斯,面对七冠王时期的汉密尔顿,前两年队友期间杆位数量对比为22:6。
这种差距,称之为吊打都不过分。
布里亚托利提醒的没错,他确实关注过罗斯伯格的跑法,知道这名德国车手偏向于长距离稳定性。
意大利老流氓却不知道,罗斯伯格的单圈速度同样很快。
可能唯一的短板,便是轮对轮的攻防。
并且这个“短板”比较对象,同样是巅峰七冠王时期的汉密尔顿,而不是意味着随便一名车手,都能强吃罗斯伯格。
布里亚托利认为超车时机有三圈。
陈向北却很清楚,他只有起步的一圈!
一旦进入排队开火车的巡航状态,罗斯伯格长距离速度跟稳定性优势,将会展现的淋漓尽致。
要么你赛车绝对速度强一大截,要么个人实力强一大截。
很不幸,陈向北两者都没有
个人实力就不用多说了,赛车速度本田跟梅奔的底子摆在那里,并不是是靠着一个废气扩散器的黑科技,hrt车队就能完成对梅奔这种顶级厂队的碾压。
这就是为什么,陈向北要起步抽头!
新人身份很多时候是个劣势,意味着熟练度跟经验的缺失。
却在某些时候,会成为一种优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