陈向北自然签不出阿隆索的名字,不过他答应了周冠羽,未来将给他带来一个阿隆索的纪念品,比如说在雷诺时期的头盔这类。
毕竟布里亚托利担任过雷诺领队,还是阿隆索的经纪人,搞定这点小玩意不成问题。
接下来的时间里面,陈向北待在俱乐部看了看小学员的训练,说实话表现确实不错。
主要因素在于诸如周冠羽跟叶一飞等人,他们并非毫无基础的从零开始,已经在国内接触过一段时间的卡丁车训练。
只是受限于国内基础,以及缺乏方程式培训体系,他们想要再往上升级非常困难。
要么去国外训练,要么就选择转型。
张智聪开办的卡丁车俱乐部,解决了赛事级卡丁车训练的难度。
同时早期华赛体育的名气,本田日系教练的基础,再加上陈向北在澳大利亚大奖赛的登台,都给这家卡丁车俱乐部赋予了独一无二的地位。
这也就是为什么,陈向北能在此刻如此“巧合”的碰到周冠羽跟叶一飞的原因。
整个中国范围内,没有比这更好更专业,以及名气更大的卡丁车俱乐部。
他们想要提升,就必然要来这里训练。
某种程度上而言,华赛卡丁车俱乐部,将成为至少未来十年中国赛车的摇篮。
观看训练的过程中,伊藤雅治还邀请陈向北上手跑了一圈,算是给这群小学员打个样,让他们意识到f1车手的恐怖之处。
对于这点小要求,陈向北当然不会拒绝。
其实很多成名的f1车手,比如说维斯塔潘跟勒克莱尔这种顶尖级别,也会时不时的去到卡丁车训练场跑几圈。
一方面是为了解压。
另外一方面则在于,卡丁车能给车手反馈最为直接的车感,找回曾经的状态跟敏感度。
只不过陈向北走线确实无可挑剔,展现出了f1级别的车技,速度上面却与周冠羽的赛道记录旗鼓相当,没有出现那种大众认知里面的碾压。
原因很简单,那就是体重带来的巨大推重比差距。
陈向北差不多十来岁的周冠羽两个重,放在卡丁车上面相当于超载在跑,再加上陈向北又是抱着随意的心态,自然很难甩开赛道记录很远。
事实上类似的情况,还发生在后世哈斯新秀车手贝尔曼身上。
这家伙瑞典度假的酒店旁边有一条卡丁车赛道,于是乎贝尔曼