定,口是心非地说道。
斯蒂尔不相信,他用筷跑、云速、橙子手机工厂员工的待遇和福利,与华国的同行对比过,陈延森开的条件显然要更优渥。
但他是访谈记者,又不是辩论者,对陈延森的话不做评价,交给观众即可。
“瑞典皇家科学院在评比深蓝电池的科学突破性、领域颠覆性和人类社会的贡献性,简单来说,森联资本极有可能获得本届的诺贝尔化学奖,你会带领团队亲赴瑞典领奖吗?”
斯蒂尔将话题引到了访谈的重点上。
此时,欧美地区的学术界、科技圈对陈延森的关注,90%都集中在深蓝电池上。
“或许吧。”陈延森对诺贝尔化学奖并未表现出太多热衷。
毕竟在他眼里,优先级更高的是人道薪火、钞票和漂亮的妹子。
诺贝尔奖每年评选一次,累计获奖人数没有一千也有八百。
这奖项固然能提升森联电池的国际影响力,但也就仅此而已。
“你会对外授权锂硫电池的技术专利吗?”斯蒂尔提问道。
“暂时不会,未来说不准。”陈延森模棱两可地回答道。
国内同行想获得专利授权,都得经过安国协会的多道审查。
至于国外?
想要专利授权?
简直痴心妄想!
先等陈总站着把钱赚爽了再说!
斯蒂尔默然片刻,明白了陈延森话里的潜台词。
就像灯塔国的企业,也绝不会把通讯、半导体行业的核心专利授权给海外竞品公司。
乖乖掏钱,高价买成品还差不多。
“欧美媒体把您和扎克伯格并称为全球最杰出的青年企业家,您认为facebook的业务前景如何?”斯蒂尔略一思索问道。
“不好评价,我对社交软件行业不了解。”陈延森轻描淡写地回应道。
他最近不缺热度和流量,否则就得换一种说法,比如:‘扎克伯格?我不认识!’、‘我不跟弱者相提并论’。
斯蒂尔见陈延森不愿配合,微微一叹,却也无可奈何。
采访进行了一个多小时才结束。
陈延森邀请时代周刊的一行人吃了顿午饭,随后便乘车返回了三角洲别墅。
斯蒂尔回到酒店后,将访谈记录整理成文字,试图从中挖掘新闻爆点。
但时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今月曾经照古河 作品《发薪就能变强,我有十亿员工!》第453章 三年时间,二十一岁,5000亿华元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