自家产品的销量说不定还达不到现在的水平。
陈延森斜靠在椅背上,望着窗外红彤彤的落日,不由得陷入了沉思。
李青松的到访,不仅是为深蓝科技站台,更是在向外界释放一个信号: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势在必行。
当前,深蓝科技一号和二号工厂的年产能只有1500万千瓦时,对应的工业产值约为60亿美币。
若想成为电池行业的霸主,产能至少还得再翻几倍,达到每年50吉瓦时或100吉瓦时(1吉瓦时100万千瓦时),才能初步满足全球消费电子、储能和纯电汽车等行业的消耗所需。
想到这里,陈延森对着曹达华叮嘱道:“跟袁瑞理打声招呼,让他想想办法,给深蓝科技再批一块现成的工业用地,最好在一年之内,把深城的产能提升到30吉瓦时。”
“老板,一条生产线可不便宜,单是双行星搅拌机、真空除气装置、涂布机和辊压分切一体机,这一套下来就得3000万。
今年由于中东的储能订单和车企的动力电池订单都扎堆来了,咱们要是再建三号工厂,投入就太高了。”
曹达华闻言转身,看着老板的侧脸,小心翼翼地劝说道。
30吉瓦时高?
高个屁!
没人比陈延森更清楚未来的发展趋势。
截至2026年,全球动力电池的需求量高达1600吉瓦时,再加上小型电池和储能电池,合计出货量多达2000吉瓦时。
提前布局,才能抢占先机。
陈延森扭头看向曹达华说道:“30吉瓦时仅仅是起点,我打算在两年内,把电池产能提升到50吉瓦时。”
曹达华见老板目光坚定,知道陈延森早就做好了决定,他虽然担心,却也不敢再劝。
陈延森知道老曹的想法,无非是认为深蓝科技的扩张速度太激进。
毕竟松下电池的年产能才4.8吉瓦时、山星sdi是3.5吉瓦时、lg化学3.2吉瓦时、比亚迪扩产之前是2.6吉瓦时。
把松下、山星、lg和比亚迪绑在一起,才能和深蓝科技一较高下。
曹达华心里盘算着,除非往后每年电池消耗量的环比增长率都保持在50%以上,否则深蓝电池的产能根本消化不完。
可他转念又想,等深蓝科技把松下、山星、lg等公司的市场份额都抢过来,销量不就有了出路吗?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今月曾经照古河 作品《发薪就能变强,我有十亿员工!》第489章 华为的5亿采购单!30吉瓦时的产能布局!卷狗宋允澄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