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像联华电子和格罗方德,当初天工科技接触时相继碰壁,可换成梁劲松,或许只需一个电话,就能让对方重新坐回谈判桌。
因为在半导体圈子里,他的名字本身就是一块金字招牌,那些曾与他共事过的高管,多少会卖几分薄面。
这便是行业老炮的底气!
他熟悉各家公司的派系脉络,清楚谁能拍板、谁在观望,甚至知道对手的软肋在哪。
哪怕是看似无解的供应链难题,他也能凭借过去的资源网络,绕开死胡同找到新的通路。
对陈延森来说,花高薪请他来,买的不只是技术和管理能力,更是这几十年浸淫行业攒下的“隐性通行证”,能让新公司在起步阶段少走无数弯路。
就像陈延森在风投圈的地位一样,一个新项目但凡挂着他的名字,风投机构闭着眼也敢五亿、十亿地往里面砸钱。
“如果让我来负责这个项目,2013年q4,先找arm购买hkmg架构的ip授权,然后找二线厂商购买二手的nxt1950i光刻机和配套的刻蚀、沉积设备,没必要买一手,价格太贵。
而且阿斯麦打算推出nxt1950i的升级版,可能比不上nxe3300b,但绝对可以生产14纳米的芯片。”
“2014年q2,完成设备购置、人才储备培训和生产车间搭建流程;2014年q3试产流片,完成首颗28纳米芯片的测试工作;2014年q4把良品率提升到80%以上。”
梁劲松侃侃而谈道。
言外之意,只要资金能及时足额拨付、关键设备如期到位、核心团队顺利组建,给他15个月的时间,就能啃下28纳米制程芯片量产这块硬骨头。
前3个月用来搭建团队、梳理工艺流程,同步完成厂房洁净室的改造;
中间6个月主攻设备调试与工艺验证,反复优化光刻、蚀刻等关键环节的参数;
最后6个月进入试生产阶段,通过海量测试提升良品率,直到稳定达到量产标准。
有理有据,逻辑严密!
接下来,他又详细分享着自己的工艺方案。
比如优先选择gatelasthkmg方案而非gatefirst,虽然gatefirst工艺流程更简单,但gate-last在性能均匀性上的优势更明显,vt波动降低了30%。
vt,即阈值电压,是晶体管导通所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今月曾经照古河 作品《发薪就能变强,我有十亿员工!》第502章 给我15个月,搞定28纳米工艺制程!对人才的最佳尊重方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