还有一行副标题:“二十二岁,身家300,000,000,000美币”!
被时代周刊这么一折腾,陈延森在北美地区的名气就更大了,mimo、facebook、twitter和instagram上的粉丝量猛涨。
慕强心理,人皆有之!
更何况,陈延森名下的企业,并没有对北美地区的普通人造成任何负面影响。
就拿快的打车海外版‘kuaigo’来说,雇佣的基本是本土司机,只有一小部分的技术和管理人员是华人,既创造了税收,又提供了工作机会。
mimo短视频就更不用说了,获得了无数球迷的忠实拥护,成为了大家的日常消遣软件。
网上虽有博主带节奏说:橙子科技和天工科技的崛起,极有可能影响灯塔国的半导体产业,但大多数人都不关心。
他们只在意mimo的下一个短视频,能否推送自己最感兴趣的内容。
同一时间。
程伟星在纽约的华尔道夫酒店,与高盛、老虎基金签订了a轮融资协议,由高盛领投、老虎基金追投,以6000万美币置换kuaigo10%的股权。
交易完成后,快的打车持有kuaigo54%的股权,森联资本36%,高盛6%,老虎基金4%。
陈延森心里很清楚,kuaigo的发展和普及,绝对离不开本地资本的协助。
这就好比奥利弗以groupon国际业务负责人的身份进入华国团购市场时,与企鹅合资成立高朋网是一个道理。
有舍才有得!
否则,uber背后的投资机构,一旦动用盘外招,挥舞政策大棒,kuaigo就得吃瘪。
此时的北美网约车市场,uber占据着主导地位,日订单量高达50万。
排在第二的是lyft,拥有6万多名活跃司机,日订单量在8万左右。
sidecar原先排在第三名,但在kuaigo来了之后,就沦为了行业老四。
目前,kuaigo的业务已覆盖灯塔国60多个城市,日订单量维持在5万上下。
与lyft相比,服务范围仅有对方一半,订单密度却是lyft的1.25倍。
由此可见,程伟星在汲取了国内的运营经验后,将kuaigo的乘客与司机端服务,都做了本地化调整。
说白了,他的这
点击读下一页,继续阅读 今月曾经照古河 作品《发薪就能变强,我有十亿员工!》第577章 身家300000000000美币,华国互联网之王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