百里。”
“司空,卿是这个意思吗?”曹休看向司马懿。
司马懿点头称是:“正是此意。孙子有言:‘能而示之不能,用而示之不用,近而示之远,远而示之近。’”
“大魏历来对濡须用兵,往往都是日久攻击不下,孙权率兵从沿江各处汇聚至濡须来援,所以往往失败。”
“如今,大魏以十六万的兵力南下,即便是东西两线作战,兵力仍可存有余地。必然可以将孙权可用之兵牵制到皖城附近,甚至牵制到夹石、无强口一带。”
“如此再攻濡须,大魏的路程不过两百里,而吴兵回援则要七百里远,疲于奔命,胜算就大很多了。”
见正是司马懿在讲话,蒋济在后面插话道:“司空,吴兵在皖城的兵力还未确定,如何就能确定能将吴兵都牵制在此?”
曹睿是没有预料到蒋济此时会发言的,实际上从洛阳到寿春的一路之上,蒋济大多时候都是只听不说。蒋济此时说话,显然存了几分借话来捧司马懿的意思。
曹睿看了蒋济一眼,没有作声。刘晔敏锐的捕捉到了皇帝的眼色,随即发言说道:“还能如何确定?自然是打到吴兵聚集在皖城。”
曹休无意理会几人之间的些许心思,随即说道:“七百里和二百里,这样的距离足够阻隔吴兵了,至少可以迟滞十日以上。”
司马懿也点了点头:“因此,若我军从寿春南下,到无强口一带屯驻。不仅可以阻隔东西两侧的吴军,而且向西也好、向东也好,都可以方便进攻。”
曹睿点了点头:“朕一路上与司空及几位侍中共论此事,朕也以为无强口此地甚佳。”
“大司马,大将军,你们怎么看?”
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