吧?”
曹真应答到:“此事不难。大司马四万军队在彼处,此事做起来快则一月,慢则两月,定能成功。”
“不过,大司马在那里率领的两万步、两万骑都是中军,在彼处做修建要塞的事情,是不是有点大材小用之感呢?”
曹睿沉默片刻说道:“既然中军更宝贵些,那么要用外军了?”
曹真点了点头:“皖城之处附近几乎没有多少百姓,也无从征发徭役。中军做此事浪费、又不好让吴军降兵在边境处待着,用外军和州郡兵最好。”
见皇帝和大将军讨论起选择哪支军队、哪个将领来做此事,在场的司马懿、刘晔、辛毗、黄权、陈矫几人,都纷纷像有默契般的闭口不言。
都是人精。皇帝没问到自己,这种事情怎么好掺和呢?
曹睿又看向司马懿:“司空,卿以为此事如何去做?调外军和州郡兵来做吗?”
司马懿沉默片刻,接着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要在皖城、潜口处屯田为功,以求积蓄粮食和修筑战船,单有军队屯驻是不够的。如同这种徭役之事,若处处让军队去做,那军队还有多少心思作战呢?”
“臣刚刚听了陛下的话,也听到了大将军的话。”
“首先,臣以为此事必然能成。东吴叛逆之所以敢据江自保,都是因为大魏没有水道入江之故。”
“皖城和皖水与濡须坞和濡须水不同,东吴在此处并没有存续多年的要塞,而若大魏修建要塞扼守地利,那么难受的就是孙权了。孙权他日若是要攻皖城一带,或许就如大魏现今攻濡须一般艰难。”
“其次,臣以为单有军屯是不够的。或许可以从中原调一些屯田民来此,农闲之时兼服徭役,则修筑水利、修建城池、积蓄粮草,可一应而全。”
“而朝廷在皖城得此大胜,百姓也必然欢欣鼓舞,因而敢于来此。若有坚城在前为要塞,想必百姓也不会存在逃亡之事。”
“或许,还能吸引早年间逃亡东吴的江淮民众,重新回到皖城所在的庐江郡一带生活。”
“此事对国家有利无害,是积蓄国力而非耗费。”
曹睿坐在位子上开始思索起来。
如当下讨论的、要在皖城周边修筑要塞强化防务的这种大事,曹睿除了自己的判断之外,一般都会去咨询大臣的意见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,这个道理曹睿还是懂的。
一般来说,若曹真和司马懿的意见统一的话,这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