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竟是皇帝给的赏赐嘛,谁还会真的和赏赐过不去呢?
但曹睿心中算的是另一笔账。
用兵作战,打的是人力、物力、财力,统合言之就是国力。东吴和蜀汉占据近四州之地,每年用兵的军费都是个非常庞大的数字了。
相比于各州转运粮食的损耗、军队出征的开支,以及各种杂七杂八的损耗来说,赏赐给有功之臣的这些封赏,实在算不得什么。
再者说,给刘晔增邑两百户是因为刘晔对于战阵上的时机把握极准,而辛毗、黄权、陈矫三人的百户就差了一层了。
两百户、百户,这个增邑对于谋士来说真不算少了。
别的不说,就拿威震羌胡、虎步关右的夏侯渊来举例子。
夏侯渊在关西击破马超之后,总的封邑也不过五百户之数。而当夏侯渊击破韩遂、攻伐宋建、平定河湟之后,也不过增加封邑三百户、从而达到了八百户的封邑。
可见给几名侍中增加两百户和百户的封邑,也确实不算亏待了。
由于四名侍中的赏赐并不相同。有了区别对待,就有了差异之心,没错,说的就是刘晔。
刘晔的确是智谋之士,也常常以自己的才能自矜。刘晔自然能感觉到皇帝常常能用自己的谋略,但从来却不专用。可以说是从不偏听偏信。
有事情问了自己之后,也必定会问一下其他几位侍中。就如同现在的封赏,刘晔觉得自己得了两百户封赏是实至名归,但其他三位侍中得了百户,刘晔就觉得完全没有必要。
辛毗木头脑袋,黄权明哲保身,陈矫不懂军事。这三人也配?纯纯是沾了自己建策的光。
就在刘晔心中思考之时,皇帝的声音又传来了。
“辛侍中,由卿来起个头,论一下众将的封赏之事。”曹睿说道。
“遵旨。”辛毗随即问道:“陛下,中军将领的功劳是不是要问过大将军才是?先定外军和各州郡的功劳排序?”
曹睿点了点头:“一并论吧,就不按惯例了。待今日理出个大概之后,朕再找大将军和大司马,给中军、外军和各州郡的将领复核一遍。”
辛毗领旨称是。
其实此战一共可分为三个区域。
除了皖城一带之外,荆州的襄阳江夏、扬州的合肥附近其实也都算战区。
陈群的荆州水军在汉水上吃了败仗,只得和文聘一同在襄阳、江夏两地防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