皇帝话音刚落,不料一旁的董昭也开口了。
董昭道:“禀陛下,司马子华是臣侄婿,臣也自请避嫌。”
曹睿挑眉,有些纳闷的问道:“董公和司马芝如何有的亲缘?侄婿?”
“正是。”董昭拱手:“臣的弟弟董访之女,正是司马子华的正妻。”
曹睿有些无奈,用指节敲了敲桌子:“不准避嫌,今日朕也不避嫌!一个接一个的说,司空先来!”
在场四个大臣,其中两个都与司马芝有亲属关系,剩下一个还是司马芝的上司。
都避嫌的话,这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?
“遵旨。”司马懿拱手说道。
本就是司马懿在昨日命司马芝,今日抓捕曹洪的乳母之后,从而拿此事做文章的。
司马懿算对了曹洪的乳娘入狱,也算对了曹洪会去找太皇太后求援,甚至还暗示了司马芝在洛阳县的狱中直接将二人处死。
但司马懿唯独没有算对的是皇帝的态度。
曹洪的家人涉及淫祀之事,为了避免太皇太后令宦官干扰,直接将案犯处死,这不是值得让皇帝褒扬的吗?
司马懿错了,但也没全错。
这种自桓帝、灵帝时代流传下来的士人作风,无论在武帝曹操还是文帝曹丕执政之时,都是会作为‘能臣’来进行褒扬的。
谁知道皇帝偏偏不喜欢这种士人作风呢?
以司马懿的政治嗅觉,已经敏锐的从刚才皇帝的话中,觉察出了皇帝细微的一丝倾向。
今日这个‘无涧神’的淫祀案,有两个值得讨论的地方:
其一,卫将军曹洪违反先帝诏书,私自上书太皇太后,妄图包庇罪犯使其免罪;
其二,太皇太后令黄门直接去寻官府,欲要直接令官府放人;
其三,河南尹司马芝不见黄门,未报朝廷私杀罪犯。
司马懿注意到刚才曹真出言维护曹洪的时候,皇帝曾说曹洪之事等会儿再论,先论司马芝。
皇帝尚来对武将优容,曹洪是宗亲、两月前又在皖城立功,说不得是将其要高高举起、轻轻放下的。
而刚刚让自己与董昭不可避嫌的时候,皇帝的原话说的是‘不许避嫌,今日朕也不避嫌!’
如此思考,不过短短两瞬之间。
司马懿拱手说道:“司马子华未见黄门,其行是对非错。将两名淫祀嫌犯在狱中处死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