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了。
吕昭拱手说道:“在下有一事要告知王公。”
王朗面无表情的说道:“何事?子展说来。”
吕昭顿了几刻,随即说道:“是这样的,王公。就在数日之前,甄家的甄像、也就是文昭皇后的亲侄,又一次前往邺城的校事府中。”
“甄像到校事府,前后也就不到半炷香的时间,校事都尉赵区就在校事府的大堂中自尽了。”
王朗依旧没什么表情,对身为司徒的他来说,一个校事都尉、与一个平常小吏也没有多大区别:“是甄像将这位赵区逼死的?”
郑浑在一旁插话道:“王公,在下确实召甄像问过此事。但甄像执意说,他走的时候赵区还是好好的,此事与他无关。”
王朗又问:“赵区是为何而死?你们两位可有判断?”
吕昭与郑浑对视一眼:“禀王公,估计与文昭皇后当年被先帝赐死一事,多少有些关系。”
王朗微微皱眉,显出些许担忧的神色。
在从洛阳出发之前,曹睿明明白白的告诉王朗,此番让王朗去邺城是调查当年魏讽之事的,而并不是文昭甄后之事。
魏讽死了十年了,为何要调查魏讽呢?
当年曹丕为了能够成功继承魏王的位子,向身边臣子们做了许多承诺来换取支持。
有一些承诺是明显兑现了的。
比如钟繇当了太尉、陈群和司马懿做了录尚书事、吴质为河北都督,这些都是明面上看得见的。
但看不见的那些,其实却都是隐患。
比如崔琰和毛玠死了,他们在位十年间选拔了如此多的官吏,这些官吏都是些什么态度?
比如王司徒之子王肃,就明显有为其老师宋忠打抱不平的意思。曹丕杀魏讽、株连了一串人,从当时看是达成目的、也震慑了许多臣子,甚至曹操都无可奈何。
但又都得罪了谁呢?
总而言之,曹睿此番让王朗来邺城的意思,就是搞清楚邺城、或者说河北,有哪些可能对皇帝存在潜在不满的人。
以及搞清楚这些人是如何形成的。
说白了就是排雷。
王朗欣然接受了这一任务。
大魏的初代三公,贾诩、华歆和王朗,其实曹丕任用他们的理由是截然不同的。
贾诩为太尉,是因为贾诩作为曹操最关键的军事参谋,旗帜鲜明的一直支持曹丕为储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