罪他。”
目光看向身侧的三名侍中,曹睿面上带笑说道:“辛卿、陈卿、杨卿。”
辛毗和陈矫、杨阜三人连忙拱手回应。
曹睿说道:“校事府的权责,朕现在就从中书省移至侍中寺了。”
“洛阳、邺城、许昌三地的校事,就由三位侍中分别统领。你三人可有要挑选的?”
辛毗抿了抿嘴,刚要说话,陈矫就拱手抢着说道:“臣等为陛下分忧,又岂会挑选职务?陛下让臣等分领何处,臣等自会不负皇命。”
曹睿笑了一声:“陈侍中是这般想的吗?辛侍中和杨侍中呢?”
见惯了皇帝的‘奇思妙想’,辛毗自然是没有什么意见的。杨阜刚被升为侍中不久,现在又得了校事之权,哪还会挑三拣四?
辛毗和杨阜都表示没有想法,那曹睿也就顺势分派了下来:“那就这般好了,洛阳校事由辛侍中所领,邺城校事由陈侍中所领,许昌校事由杨侍中所领。”
“孙卿这两日就与三名侍中做个交接可好?”曹睿看向孙资:“三日够吗?”
孙资正用挨着手背的衣袖小心擦着额上的汗,听闻皇帝发问,连忙说道:“莫说三日,一日就够了。”
曹睿点了点头:“待交接完毕之后,孙卿做一任外官吧,中枢待的久了,去外活动活动也好。”
“兖州刺史,尚在中原,离司隶又近。”曹睿笑着看向孙资:“孙卿可还满意?”
刘放与三名侍中的目光都看向了孙资,孙资半坐在椅子上、方才微微弓起的腰背竟挺直了些,神态之间明显轻松了许多。
今日陛下一提到要从中书省剥离校事府,孙资的心中就一直悬着。当皇帝‘兖州刺史’四个字脱口而出之后,孙资这才彻底安心,再也不惧了。
堪称平安落地。
孙资笑着拱手道:“陛下莫要这般讲,为陛下和朝廷效力乃是臣之本分,哪有什么满意不满意的呢?”
“既然陛下要用臣为兖州刺史,臣到任后一定不负皇恩。”
孙资哪敢不满意?
能得一州刺史,已经是意外之喜了。孙资说话之时,竟不由得想起了好友贾逵。与其在宫中伴君整日提心吊胆,倒真不如外放快活!
孙资这一瞬间,只想到自己这些年的功劳。可对面的皇帝,却完全不是这般想法。
孙资此人才华极佳,否则也不可能与刘放一同执掌中枢机要十余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