睿看向辛毗:“辛侍中,大魏可有规定臣子上表的渠道?”
辛毗想了想说道:“回陛下,并无此规定。”
“那好,今日便有了。”曹睿缓缓说道:“臣子给宫中上表,以后只能通过中书。中书乃是负责上传下达的部门,不可作为摆设。”
“遵旨,臣记下了,稍后便告知中书。”辛毗答道。
说起来有些搞笑,规定中书权责的诏书,还是要由中书来签发的。
曹睿又问:“徐卿在上表里说的,若君王听信左右,则会受到蒙蔽。徐卿在这里说的左右都是谁?”
“说的是中书监刘放、中书令孙资吗?”
徐卿深吸一口气:“陛下,中书在宫中为近臣,自然是包括在内的。”
顿了几秒后,徐邈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不仅是中书,西阁、东阁也一并在内!”
“臣句句都是发自肺腑,若陛下一直将大臣聚于宫中、听信左右,长此以往,满朝臣子都只知中书、西阁、东阁,而不知陛下了!”
“大臣的威权过重,则臣民们必然会畏惧大臣、而轻慢陛下,还请陛下明察!”
司马懿前几日与高柔商谈,本是想让高柔检举校事、再让徐邈弹劾中书,从而在整体上减小中书省的权责。
宫中向外朝发号施令,要么是通过中书下诏传旨,要么是通过东阁向尚书台传达政令。
先帝曹丕在时,虽然在尚书台重用陈群、司马懿二人,但也用中书省来分尚书台之权。
今日司马懿所为,也只是将权柄收于尚书台罢了。
但令司马懿诧异的是,皇帝非但没有听从徐邈的谏言、顺着外放孙资的时候削弱中书省,而是让徐邈下令自辩。
那么风向就很明显了。
陛下不满的,看来只是孙资本人,而非中书省这个机构。本章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