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方才辛侍中所言,诸卿都听到了?”
昨日晚间,皇帝只顾饮酒,并不与曹真和司马懿谈论此事。而曹真心中的话,已经憋了一日之久了。
曹真第一个拱手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大魏应该调兵以作应对。”
曹睿扬眉看向曹真:“大将军欲要如何调兵?”
曹真说道:“禀陛下,雍凉军事臣再熟悉不过了。所虑之地,无非是祁山以及陇右。”
“不如向陇右增兵一万,以作防备?”
曹睿问道:“增兵一万?用哪里的兵?”
曹真没有半点迟疑的说道:“陛下,臣以为可从张郃处调兵向陇右,再将一万中军补到张郃处。”
曹真神情恳切,显然是认真思考过此事的。在洛阳北宫的这间书房之内,真真正正在雍凉统兵过的,只有大将军曹真一人。
曹真显然记得皇帝休养生息的国策,但只调度一万军队,属实是曹真认为‘最低限度’的应对了。
曹睿微微点头,并未作以回应,而是继续看向了书房中的其他臣子。
司马懿、卫臻陈矫
目光移到了新任侍中王肃的身上。
王肃是个纯文人,这个曹睿是知晓的。但文人又何尝不能有军略呢?
曹睿出言问道:“王侍中,这是朕第一次问你军略。你以为朝廷该如何应对?”
王肃拱手说道:“禀陛下,臣以为春秋之言,兵者诡道也,不可以常行也。战者必危,不可以恃也。”
“诸葛亮在南郑,若是要寇边雍凉的话,乃是自寻死路之举。臣以为其人远道来攻,所行必失。王师以不变而应万变,待其攻来再行应对也无妨。”
曹睿轻轻颔首:“朕知晓了。”
看来,侍中和侍中之间还是有所不同的。
若是刘晔在此,定能直接以军略应答,必然不会像王肃这般扯什么春秋的。
不过诸葛亮这事,倒也不用任何人帮忙分析。诸葛亮进驻南郑,不就是为了明年北伐之事吗?
不然还能干嘛,来汉中种麦吗?就算种麦也误了时节好吗?
选王肃做侍中,本就是要借着王肃的儒学和文学功底,来为修律、修经、修史、修文来做监督的。
专人专用,不懂军略也就不懂吧。
曹睿轻咳一声:“认为该增兵雍凉、或者该作战应对的人举手。”
能坐在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