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可以多走动些。”
司马师点头:“儿子最近几个月与太初相处的时间越来越多了。谈论经典、品评人物、结交士子,这些事情我们二人常常一起。”
司马懿想到了些什么:“对了,子元之前说过太学郎的事情对吧?”
“今日我在北宫听了一下,陛下也将太学郎的事情大致定下来了。”
司马师眼睛一亮:“太学郎可以直接授官么?”
“别急,待为父慢慢说完。”司马懿笑着瞪了司马师一眼。
“按陛下的意思是,太学毕业的学子,有从军和从政两条路可以走。”
“若是从军的话,可以入各两千石麾下为功曹、掾史。”
“若是从政的话,可以到各郡中为郡吏。”
“这还不如举孝廉呢!”司马师直接了当的说道:“若是想入郡中为吏,直接请人举荐就好,哪里还用到太学中走一遭?”
“按照以往的说法,世家子弟都是先被举荐到郡中为吏,再择机被举为孝廉,随后才是入洛为郎。”
“当了几年郎官,无论是被挑选到洛中各官署中任职、或者是外放州郡中做县令、县长。”
司马师不解的看向司马懿:“父亲,这种制度是何用意?陛下特意从各州郡选人入太学,结果从太学中毕业的士子,竟然连孝廉都比不上了!”
见司马懿的眼神有些异样,司马师犹豫了一下然后问道:“父亲,这背后还有别的安排?”
司马懿轻叹一声:“身为世家子弟,未免有些太顺了。想出仕就可以出仕,加冠之后就能做到郡吏,想要孝廉也只是时间问题。”
“又有多少人有这般家世呢?”
司马师略带不满的插话道:“太学中的学子几乎都是士族或者大族出身的,哪有什么百姓呢?”
司马懿摇了摇头:“陛下是这般说的,兴许陛下还有些其他的想法。”
“七月,也就是下个月,第一批学子就可以从太学毕业了。按照陛下所说,每年毕业五分之一的人数。”
“经过考核之后,就可以为三百石的太学郎。三百石在各郡或者军中,虽然职位低了一些,但品秩却不低了。”
司马师疑惑道:“五分之一的人数,那不就是只能毕业一百人?剩下的四百人呢?”
司马懿答道:“学满三年,若三年之内还是不能通过考核,那么就离开太学。陛下将这种情况叫做‘结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