或者四成的收成分配的话,劳碌一整年、家中几乎不会有任何剩余的财物。”
“黄权说,经过一个多月以来的观察,增加一成分配的消息公布之后,屯田民的干劲也更足了。”
这其中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,对于一个屯田民来说,劳作一年除了吃穿所剩无几、与能攒些粮食下来作对比,谁也不是傻子!
积极性肯定是要更高的。
曹睿抬眼看向王昶:“王卿,兖州各地屯田的情况如何?”
王昶答道:“回陛下,兖州没有军屯只有民屯,民屯也大略都在东郡、陈留、济阴这三个郡内。”
“不过臣以为兖州的屯田,还是与豫州有所不同的。东郡、陈留、济阴河水丰沛,田土更良,是以屯田民的收成也更多些,倒不至于忙了一年还无丝毫存粮的情况出现。”
曹睿点了点头:“各州各郡的情况还是不同的。先从豫州做起吧!颍川、陈郡、汝南,黄权还剩梁、沛、谯三郡没去。”
“真若要对比收成的话,还要等到粮食收获之时,急不来。”
刘放见状,继续说道:“黄权第二件事,是向陛下禀告,他已经将屯田官员的俸禄增加了一倍。”
“黄权说,他发现屯田官员常用屯田民做工、或者做些与农桑无关之事。他认为,这和屯田官员的生活也大多拮据有关。”
这是屯田官员待遇太差,以至于不得不剥削屯田民了?
曹睿示意刘放继续。
刘放继续说道:“第三件事,黄权称他准备在农闲之时,集每个郡的屯田民、集中修河筑陂。”
“刘中书,替朕给黄权回信。”曹睿缓缓说道:“告诉黄权,他在豫州放开手脚,想做什么便做什么。”
“增加屯田民所得的分成,逐郡推开、记录反馈是对的。至于给屯田官员增加俸禄、以及兴修水利,这些小事朕就不评价了。”
“现在已经六月,让黄权冬天之前给朕一个如何整治屯田的大略方案出来。若是好的话,朕再让其他各州陆续推行。”
刘放点头:“臣记下了。若无其他事情,臣就先行告退了。”
很明显刘放没有带纸笔记录。但曹睿一点都不怀疑刘放的记忆力,身为机要官,过目不忘这些都只是基本功罢了。
就在刘放和王昶刚刚离去之后,钟毓也同时从外面走了进来。
“陛下,司空求见。”钟毓小心的说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