听着常林和父亲司马懿的前后言谈,司马师一时间也有些被绕进去了。
但坐在席上,渐渐捋清因果之后,司马师的眼神也渐渐从迷惘转为笃定。
说什麽考验丶说什麽忍耐,若非何晏牵联丶朝廷禁锢,我岂又需要回温县闲住?
千错万错,错不在我!
忍一时,谋一世!
司马师拱手说道:常公金玉良言,晚辈句句都记在心中了。回乡读书丶修身养望,这也确实是个机缘。
不知常公在温县乡里的亲族中,可有与晚辈年纪相仿的?回去之后,晚辈正应该多走动一番。
常林笑眯眯的说道:老夫的长孙常建,现在与你年龄相仿丶也才二十一岁,在乡中读书尚未出仕。
他多半是要过几个月来读太学的,老夫还请子元回温县后指点他一二。
一定,一定。司马师连连应道。
司马懿也在一旁笑着说道:聆听常公教诲,我亦有所收获。
说起来,此番陛下重整尚书台,似有要加强尚书台权柄之意。
尚书台夺九卿之权,不是早就开始了吗?常林轻声道:自从你和陈群二人入尚书台后,九卿之权就越来越少了。
司马懿尴尬一笑:这也并非晚辈的本意。
哼。常林说道:新出的六部尚书,与九卿官秩相同,恐怕九卿这回真要成摆设了。
司马懿拱了拱手:现在度支尚书和吏部尚书尚有空缺,常公可愿转为一任尚书?
常林指着自己的胸口,苦笑着说道:仲达看看老夫的样子,哪还能再去尚书台做那些繁复之事?
司马懿说道:常公还不到七十,卫觊都七十多岁了还在台中为官呢
常林抬手拦住了司马懿:仲达不用再劝老夫了。年近七旬,已是等死之人,再无那般心气为官了。
不过七旬,又能如何?
司马懿心中这般想着,却也只能无奈的岔开话题,和常林聊起些朝中与尚书台中的琐碎事情了。
翌日,北宫丶东阁。
卫臻坐于自己的桌案之后,在一张大纸上写着些什麽,司马懿背手站在一侧,同样低头看向桌上。
若如此,六部二十五曹的分属就完成了。卫臻轻声说道:司空,你我去书房中将此议案报给陛下?
公振稍等。司马懿说道:待我再细细看一遍。
嗯。卫臻点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