鸦雀无声。光禄卿杨公素来以严厉著称,面对这位执掌所有太学郎前途的人,并没有学子敢触他的霉头。
杨阜朗声道:“经朝廷议定,第三期毕业的太学学子,为太学郎后、尽数前往许昌负责屯田之事。”
“明日,太学教习就会通知各位学子、前往光禄寺报道,学子们听教习指挥即可。”
学子们不鼓掌了。
左右只是一百个毕业生的去向,与大多数人是无关的。
而杨阜又当众公布今年去向是许昌,作为颍川郡治、大魏五都之一,许昌听起来就没有陇右、关中那般遥远,那般能出成绩。
站在皇帝左侧一丈远的司马懿,此刻倒是意外了起来。
昨夜在府中之时,司马懿与儿子猜的乃是淮南。
司马懿推断此事的理由也很简单。
任职陇右、关中的两批士子,具体一些的岗位,都是在管理归化羌人的屯田之事。
羌人不服王化,治理羌人需要有威望手段、还要讲方法人情,比寻常的屯田之事要难上许多,正是磨炼这些年轻士子们的好去处。
如今除了陇右、关中两处,只有淮南的屯田正由蒋济搞得热火朝天。
不去淮南而去许昌,莫非陛下是因为年初要去许昌,而将豫州诸郡的屯田事、放在了淮南之前?
看来皇帝对巡幸许昌颇为上心啊。
郑称宣布结束第一问,司马昭行礼后复又坐下。
继司马昭之后,皇帝又点了和逌、夏侯惠两名士子出言提问。
就在夏侯惠提问之时,侍中辛毗被人唤到门外、接过了一封文书后,快步上前、将文书递给了皇帝。
曹睿也只是打开看了一看,并没有什么反应,继续回答着夏侯惠的发问。
夏侯惠此人亦是夏侯渊之子,但他为人行事却没有半点武将家风,处处都像个文士一般。
据郑称说,夏侯惠极擅文学、才学在太学中为人称道。
随着夏侯惠的问题结束,第三期太学生也就算是正式毕业。
结束了此处行程的皇帝,走出太学之门、骑上白马,还未起驾之时,面色就忽然从沉着变为哀伤。
司马懿目睹这一刻,一时间脑中警讯大作。转头看了眼辛毗,发现辛毗也是同样的哀伤之色。
司马懿来不及多想,凑近皇帝身前问道:“陛下,陛下,出了什么事情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