也轮不到今日朕问,早就可以提拔了。”
“说吧,元则想向朕举荐谁?”
桓范的语气似乎夹了一丝犹豫,不过还是开口说道:“禀陛下,臣想举荐许允、袁侃二人!”
许允和袁侃二人,正是昔日在尚书台邀名、赶在浮华案中获罪的两人。此二人先是流放幽州,又在去年得胜的大赦后被赦免。
曹睿轻笑一声:“这两个邀名之人,朕记得他们的名字。元则想在哪里用他们?”
桓范恭敬一礼:“陛下,许士宗、袁公然二人都是才智之士,交友不慎、误入歧途,他们在大赦后都暂居于邺城。”
“自从浮华案一事后,许允袁侃已经与何晏等人割席断交、幡然醒悟,非复彼时的邀名之辈了。许允还多次从邺城给臣写信,陈述志向和国家大事,希望能继续为大魏、为国家效力。”
桓范继续道:“陛下也知臣素来脾气急躁、友人不多。许允、袁侃二人与臣相善,已是难得之人。若非他们二人的确是难得才俊,臣是万万不会提到他们的。”
曹睿看向桓范真挚的眼神,不禁感慨道:“他二人曾被朝廷流放,再次做了官后,难道不会怨恨朕、怨恨朝廷吗?”
“必不至于!”桓范连忙解释起来:“此二人蒙陛下大赦而开恩,心中只有报答陛下的一片赤诚,绝无任何妄心妄言。”
“臣可为他二人担保!”
“更何况,使功不如使过。陛下若再度用此二人,他们定当更加竭力效忠陛下。”
曹睿点头:“大赦都赦了,司马子元都在扬州做到从事了,袁侃、许允二人却还只在邺城窝着。”
“元则想举荐什么官职?”
桓范施了一礼:“臣不敢举荐官职,陛下能稍微起复二人、就已经是他们莫大的造化了。”
曹睿点头:“那好,元则去给他们二人写信、召他们火速回洛阳吧。”
“许允袁侃都做过尚书郎,朕要亲自见见他们,再行安排职位。”
“谢陛下隆恩!”
剩下没问的只有四名散骑侍郎了。
和逌、夏侯惠都是刚来,这种好事还轮不到他们。
杜恕拱手说道:“禀陛下,臣有一弟唤作杜宽,身子羸弱实在是做不来武官。”
“臣欲请陛下赏个恩典、让他入崇文观中修学治经,以全他平生之愿。”
“准了。”曹睿没多理会,又看向钟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