翌日清早还不到辰时,曹睿刚刚梳洗完毕、来到了书房之内,内侍就禀称枢密右监王昶到来。
曹睿点头,看向内侍官毕进:“问问王文舒吃饭了没有。吃了就在外面候着,若是没吃,进来赏他一份。”
不多时,毕进领着王昶一同走了进来。
曹睿抬头看了王昶一眼,淡定说道:“入坐吧。毕进,给王右监端来一份。”
王昶躬身一礼:“谢陛下赐膳,臣已经用过饭了。”
“怎么,坐不住了?”曹睿一边用象牙箸夹起一片肉脯,一边问道:“昨晚大将军传来的关西军情,你与王伟台如何想的?”
王昶拱手道:“臣昨夜与王左监议论,正要寻满将军通禀之时,就收到陛下口谕,因而按住了此事。”
“臣二人以为,既然西边有警,今日出兵的分派是不是要再考虑一番?”
曹睿放下象牙箸,略带疑问的看向王昶:“诏令都发下去了,你想怎么考虑?不打了回洛阳,还是向西边用兵?”
王昶道:“是不是让羽林右军到长安待命?骑军离战区近些,也好方便调派。”
曹睿轻叹一声:“今日你与朕当面说话,朕也就顺便提醒你一个缺点。”
王昶有些纳闷:“还请陛下示下。”
曹睿道:“王卿在枢密院一年多,做事得力做人得体,朕大体上还是满意的。不过,你有时做事太过于追求完美,事事严控细节,而且信不过同僚。”
“左监王伟台在枢密院还有多少声量?朕早就听人说,王右监在枢密院,是如‘录枢密事’一般的权重。”
“臣不敢!”
面对皇帝如此说法,王昶只得下拜请罪,口中说道:“臣只是忠于职守,未敢有丝毫懈怠,并非要有揽权之心。”
“起来,回到座位上去。”曹睿轻轻用手叩了几下桌案:“朕没有问罪的意思,听朕说完。”
“遵旨。”王昶深吸一口气,转而坐下,胸膛略微起伏着。
曹睿道:“做事细致当然是好事,也要讲究大的方略。就拿此番诸葛亮进犯阳平关一事来说。”
“去年四月诸葛亮来攻沓中,大将军、张儁乂、陆伯言三人不是配合的不错吗?”
“阳平关的险要地势没有变,蜀国的国力没有增加、将领没有变更,大魏在关西的军力甚至还有所增长。关西对蜀地,已然足够,并不需河南再行支援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