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陛下,普天之下莫非王土,这些地方本就是天子之地,臣以为倒是不必做这些事情”
曹睿挥手打断了司马懿的话:“朕不和你说什么法理传承、也不说什么宣称。”
“单说一点,都太和四年了,司空以为高句丽之民、百济之民,能被大魏教化吗?能成为内地一般的百姓吗?”
司马懿想起了太和二年就开始归化、被朝廷与汉人一视同仁的羌人,拱手答道:“虽地理、语言不同,但皆为陛下子民,皆可一力教化。”
曹睿笑道:“既然都能教化,何不将他们纳入郡县统治?就算现在是实封的郡国,有了这个名头之后,慢慢来不着急,朕有的是时间!”
司马懿轻叹一声,陛下又在做这种看不懂的事情了。可这又能如何呢?陛下想做,那就去做吧!
“陛下高瞻远瞩,臣等叹服!”司马懿带头拱手说道。
曹睿道:“行了,朕知道你们或许不太理解。先如此做吧,慢慢你们就懂了。”
“司空,向营州四郡各县派出使臣,命各县长吏来襄平朝拜!若他们不来,则讨之!”
“遵旨!”司马懿恭敬答道。
至于营州刺史一事,曹睿没提,众人也没发问。提出‘营州’二字的徐庶本人,在离开堂中后,则是努力回忆着此前在洛阳城中听到的记忆。
当时陈矫是如何被点了秦州刺史的?想着想着,却怎么也想不起来。
曹睿与一众臣子在襄平城内将辽东安排的明明白白,还新设了一营州、一昌黎郡。
可数日前从襄平出兵征讨高句丽的公孙渊,此刻却陷入到了进退两难的境地中。
辽东以东的高句丽国,在此前确实多次被公孙氏击败。但他们这是在野战中被击败,守城却是能守上一守的!
公孙渊在五月底从襄平出发,沿大梁水向东逆流而上,此时已经到了高句丽的纥升骨城城下。
若从后世的地理观念来看,公孙渊的襄平是位于辽河平原的边上,而高句丽的纥升骨城就是在山沟里的山城。若再准确的描述起来,高句丽整个国家都在山里,百姓也是在山谷中耕种、兼顾渔猎的生活状态。
公孙渊初至纥升骨城城下,一时半会儿还攻不下来。
攻不下纥升骨城固然令公孙渊焦虑,可更让他着急的事情,就是身后尾随的魏军追兵。这股追兵全员轻骑,数量大概在五千以上、一万以下,并不与公孙渊直接交战,而是就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