赤壁,在午后的阳光下清晰可见,果然如一面巨大的屏风,与脚下的乌林隔江相望。
他闭上眼睛,试图在脑海中重构那场惊世之战。
震天的喊杀声、战鼓声似乎还在耳边回响,火光冲天浓烟蔽日,铁索连舟的庞大舰队在烈焰中燃烧、崩溃,化为灰烬沉入江底。
脚下这片看似平静的土地,曾浸染了多少鲜血,埋葬了多少雄心?
“因一场大火,成就了赤壁之名,而乌林却鲜为人知。”
历史的真相往往被后世的传说所掩盖,真正的英雄地,反成了默默无闻的注脚。
他弯腰,从脚下的泥土中拾起一块形状奇特,被岁月磨蚀得黝黑发亮的石头,或许它曾见证过那场焚天烈焰?
至于残剑断戟之类的,他倒是没发现。
实际上,发现才是不正常的,因为赤壁之战距今已经过去八百四十八年了前唐杜牧所谓“折戟沉沙铁未销”,也纯属文学创造。
就在陆北顾沉思之际,太阳开始西沉,将阳光洒满江面,也染红了乌林的丘岗。
江水泛着金色的粼光,对岸的赤壁更显壮丽。
然而在这片曾经真正经历过最惨烈战火的北岸,却只有风声、水声和偶尔掠过的飞鸟,仿佛八百年的时光已抚平了一切创伤。
又游览了片刻并没有什么特别景色的乌林后,众人告别了这片沉默的丘陵,重新登船。
客船缓缓离岸,乌林的轮廓在渐深的暮霭中化作一片浓重的剪影,而对岸的赤壁,在最后夕阳的映照下,如同被点燃的巨大火炬,红得惊心动魄。
船行江心,方才亲临游览的古战场,如同烈酒的后劲,在众人胸中翻涌激荡,难以平息。
那沉寂的土地、呼啸的江风、对岸如血的赤壁,无不撩拨着这些饱读诗书的举子们的心弦。
吕惠卿最先按捺不住,他起身走到船尾,回望已然模糊的乌林方向,说道。
“诸君!今日踏足乌林,亲见古战场,遥想当年周郎英姿、黄盖壮举,曹公百万貔貅竟成齑粉!此情此景,岂能无诗?”
“谁先来?”崔文璟问道。
其实从江陵夜宴上他就能看出来,吕惠卿和王韶的诗词水平,都不高。
“在下不才,先抛砖引玉了!”
心绪激荡的吕惠卿忍不了了,他必须抒发一下情感,才能彻底把在江陵积累的憋屈感从心中驱逐出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