故此,孔子认为仲孙蔑在戚地会盟后,擅自参与在虎牢筑城是僭越之举,书“遂”以贬之。
陆北顾落笔写下。
“夫子书‘遂’之法,其要在察其情实、权其轻重,如公子结媵妇于鄄,骤遇齐宋会盟,边衅将开,若拘常返命,则社稷倾危,故穀梁许其‘专之可也’,以其心在安国家、利社稷,无私图也。反之,事无裨于君国,行无济于生民,可复命而请者,擅‘遂’则为骄僭,如公子遂如周,复矫命聘晋,徒逞己志,何休斥其‘自专’,以其心在越权逞私,蔑君上也.故辨‘专’之善与擅之罪,一观其心,为公则善,徇私则罪;二度其势,缓则当请,急则贵断;三考其效,利国则通,蠹政则逆,春秋非泥‘无遂事’之常经,乃合权变之道。”
前三道题,都是从公羊传里出的题目。
第一道题难度适中,第二道题不但没有提高难度,反而是一道简单题。
“公羊载‘宣公十五年,初税亩。何以书?讥!何讥尔?讥始履亩而税也。’何休注谓宣公惧蝝灾复古,故书‘大有年’。然春秋复常必书,无言‘不税亩’者。
若宣公果复古制,春秋当何以书?何休‘惧灾复古’之说,岂悖于夫子‘变古易常’之诛乎?”
自从殷、周时期以来,华夏普遍行井田之制,井田制有私田、公田之分,奴隶在公田必须要无偿劳动,也就是所谓的“藉法”,但随着生产力的日渐发展,这套法律不再适用于实际的生产生活。
而“初税亩”的颁布,表明鲁国正式宣布废除井田制,承认土地私有权,对于所有田地统一征税,在政治层面上,是对“周礼”的严重破坏,是统治者贪得无厌的标志,是“非礼”、“非正”的恶政开端。
反正这种答案非常明显的题目,考官在考题的字里行间中暗示了什么倾向,就按照其喜欢的意思去答就是了,陆北顾没费多少时间就答好了。
至于钓鱼?不可能的。
欧阳修、梅尧臣这帮人出的卷子,他还是能看懂意图的。
而出自公羊传的第三道题也是最后一道题,就有点上强度了。
“春秋载‘定公元年独阙‘王正月’,公羊曰‘定无正月者,即位后也。’穀梁谓‘昭无正终,故定无正始。’然庄公亦薨于外,元年书‘王正月’。
定公逾年始至,季氏摄政半载,此‘无正月’者,斥定公之嗣不正耶?抑悲鲁统之暂绝耶?”
读了一遍题目